国庆、中秋“双节”期间,保山市龙陵县的文旅热度持续攀升。从松山战役旧址的红色旅游,到邦腊掌温泉的惬意疗愈,再到龙江乡稻田里的捉鱼欢歌与茶园里的清香体验,龙陵以丰富业态吸引了八方游客,长假8天共接待游客14.09万人次,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11.47%,实现旅游总花费1.31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16.96%。
“各位来宾请往前面走!这是一棵见证树。由于当时战火猛烈,整个山头经过战火洗礼都成了一片焦土,我们面前幸存下来的这棵小叶榕,在它身上留下了太多的枪伤和弹痕……”国庆期间,在松山战役旧址,8名讲解员格外忙碌。
松山是滇西抗战的主战场,是中国境内保存最为完好的抗战遗址遗迹之一,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级抗战遗址和国家海峡两岸交流基地等。讲解员余双苹告诉记者:“现在来松山的游客还是很多的,全国各地的都有。从一名‘庄稼汉’变成了‘讲解员’,我感觉意义还是非常大,每月在家门口就能有3000多元的收入,不仅宣传了滇西抗战文化,还传承弘扬了伟大的抗战精神。”据悉,“双节”期间,松山战役旧址日均接待游客超8400多人次。
近年来,龙陵县抓住大滇西旅游环线建设的机遇,以巩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为抓手,全力建设“滇西边境旅游目的地”,不断塑造“中国松山•宝地龙陵”旅游品牌形象,让农文旅资源逐渐“活起来”“动起来”“火起来”。“快看!鸡蛋熟了!”温泉区的高温泉眼旁,工作人员一边从竹篮里拿出刚煮好的温泉蛋,一边向围观游客介绍:“高温泉眼水是天然‘煮锅’,20分钟就能煮出蛋白嫩滑、蛋黄半流心的美味;如果将煮蛋时间延长,则蛋白变成棕黄色,吃起来有淡淡的卤香;不少家庭游客专门带着孩子体验,还把煮蛋过程拍成小视频分享。”而在度假区深处的森林温泉区,游客们则偏爱躺在依山而建的露天泡池里,身旁是翠绿的树木,耳边是虫鸣鸟叫,“泡着温泉看山景,比在城里舒服太多了!”游客们纷纷感叹道。还有的游客选择泡一池氡氟泉,尽情接受大自然的疗愈。“难得,这氡氟泉好啊!”也是游客说得最多的。
最热闹的当属龙江乡。作为“2025中国美丽乡村休闲旅游行”精品线路核心区,这里的稻田与茶园成了游客的“欢乐场”。稻田公园内,稻浪翻滚,稻花鱼诱人,游客们挽着裤脚下田捉鱼,此起彼伏的笑声,成了田间最鲜活的风景。“今天雨不大,看他们捉鱼很有意思,我们也要试试。”游客岳子豪、呼子彦挤在围观人群中,满是心动:“到时候把自己亲手捉的鱼带去农家乐加工,从‘田间’到‘舌尖’,那真是新鲜。”
龙江乡顺水稻花鱼庄农家乐老板贺盟杰告诉记者,从清晨五点就忙得脚不沾地。他一边处理鱼一边笑着说:“国庆期间,每天接待四五十桌客人,光稻花鱼就能卖近500斤,好多游客都是冲着‘龙江稻花鱼’的名气来的,我雇了8个乡亲帮忙还忙不过来。”厨房里,炸得金黄的“牯子鱼”滋滋冒香,清汤鱼锅里飘着干腌菜和缅芫荽,刚端上桌就被游客抢着尝鲜,“这鱼鲜得有稻香味,连鱼鳞都能吃,太特别了!”西安游客杨曦边吃边称赞。
稻田公园里新建的龙江·村咖——牛棚咖啡屋也成了游客们歇脚的好去处。远处绿水青山、近处稻浪飘香,手捧一杯龙陵高海拔精品咖啡,一切变得不一样。来自昆明的周女士一边品尝招牌稻香拿铁,一边感慨:“赏着美景,闻着稻香,吹着清风,连咖啡的味道都变得特别,人在这儿格外放松,仿佛喝出了咖啡的最佳口感。”据咖啡屋主理人杨萌介绍,国庆期间客流量达往日的两到三倍,每日接待游客约上千人,营业额稳定在万元以上,已然成为乡村游的热门打卡点。
半山腰的弄玲村万亩茶园,同样人气高涨。1618米长的步道上,游客们漫步赏景,不时停下脚步闻闻茶香;茶园体验区里,大家跟着茶农学习采茶,指尖轻捏嫩芽,不一会儿就采满了小竹篓。“第一次亲手采茶、制茶,还喝到了自己做的绿茶,太有成就感了!”上海游客吴女士说,她还买了两斤茶叶当伴手礼,打算带回家给家人尝尝。
小众的雪山村徒步线路,也吸引了不少户外爱好者。沿着森林步道向山中行进,观雪山飞瀑“银链”挂山,在高山草甸上远眺云海,走进村民家中吃一碗豌豆粉,再或是喝上一壶古树红茶,这些都成了旅途的“惊喜补给”。徒步爱好者杨磊杰说:“避开了人潮,在这里能感受到大自然的宁静,太治愈了!”
从红色文化、温泉疗愈,到田园野趣、秘境徒步,龙陵的多元文旅体验正用独特的魅力,书写了乡村振兴与文旅发展的双赢答卷。
开屏新闻记者 崔敏 通讯员 徐静 摄影报道
一审 孙琴霞
责任编辑 易科彦
责任校对 刘自学
主编 武熙智
终审 编委 李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