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的主题乐园中,知酷文旅认为长隆集团是唯一有实力与迪士尼乐园抗衡的(往期回顾:华侨城换帅,旅游央企巨头该驶向何方?)。然而,长隆海洋乐园圈养鲸类、豚类动物的模式,正面临越来越大的道德压力。这是长隆集团难以回避的“阿喀琉斯之踵”。
加拿大Marineland海洋公园白鲸
近期,加拿大Marineland海洋公园的白鲸禁售风波,进一步凸显长隆海洋乐园面临的压力。
Marineland海洋公园是加拿大著名的海洋公园。2019年加拿大政府出台了《禁止鲸豚圈养法案》,禁止鲸豚等海洋大型动物的圈养和商业化表演。受此影响,Marineland海洋公园的经营每况愈下,2024年中宣布关停,剩余海洋动物面临“遣散”。其中,30头白鲸准备卖给中国的长隆海洋乐园。
然而,10月2日,加拿大渔业部部长表示,不会给这笔交易颁发出口许可证,这些白鲸应该有一个好的家,但长隆海洋乐园不是合适的选择。所有鲸鱼都属于海洋,而不是被关在用于娱乐的水箱里。
对于这一结果,Marineland海洋公园表示失望,并威胁要将剩余白鲸实施安乐死。进而引发了全球舆论的关注。
接下来,知酷文旅用几组问答,对该事件进行解读。
首先,Marineland海洋公园的白鲸会被安乐死吗?
答:基本不可能。提出安乐死,是Marineland海洋公园向加拿大政府施压的筹码,以此逼迫政府同意出售白鲸给长隆。
实际上,白鲸的安乐死并不是乐园想做就能做。珍奇野生动物的饲养,各国政府都有严格的监管,饲养者必须按规定饲养,不可为所欲为。动物病死了,还要向政府部门写报告,详细说明情况,以评估饲养方是否存在过错。
依据加拿大的法律,白鲸的安乐死,必须经加拿大渔业与海洋部的批准。得不到批准,就不能安乐死,除非Marineland海洋公园的负责人想坐牢。
目前,鲸豚类安乐死案例都是基于医学原因,从来没有乐园关停而“被迫”进行安乐死。
第二,不让卖给长隆,也不让安乐死,那白鲸该怎么办?
答:应该说,这不是Marineland海洋公园一家的难题,而是欧美海洋乐园产业面临的转型之痛。
欧美普遍实施了禁止圈养鲸豚及商业化表演的法案,大量海洋公园面临调整甚至关停。2025年初,欧洲最大的海洋公园——法国安蒂布海洋公园也被迫关停。全世界最大的海洋乐园连锁品牌——美国SeaWorld,也取消了王牌项目虎鲸表演。
美国SeaWorld虎鲸表演
禁止圈养鲸豚类,那退役的鲸豚怎么办?如果乐园还在正常运营,一般仍由乐园负责“养老”,只是停止训练和商业化表演。
如果乐园倒闭,鲸豚类的安置就变得十分困难。Marineland、法国安蒂布海洋公园都想把剩余鲸豚卖掉,既可以赚一笔,又可以甩掉责任。但此类交易经常被当地政府否决。
然而,倒闭的乐园实在无力维持饲养条件,导致剩余鲸豚生存环境恶化。例如,法国安蒂布海洋公园近期被爆出虎鲸池绿藻丛生、水质恶化,剩余虎鲸面临健康风险。
野化放归是圈养鲸豚的另一出路。目前,一些慈善组织、动保组织和官方机构正在冰岛、加拿大、土耳其等地建立野化放归基地。但野化放归面临成本高昂、技术不成熟、周期过长等难题,真正实施的寥寥无几。
2020年,旅游巨头默林娱乐旗下的上海长风海洋世界,在英国NGO的资助下,花了近十年时间,将园内两头白鲸“小白”和“小灰”放归到冰岛自然保护区的野化基地。这大大推动了圈养鲸豚类野化放归的进程。不过直至2025年,小白、小灰仍未完全独立生活。
可以说,大型鲸豚类善后的问题十分棘手,目前仍无妥善解决办法,各方仍在博弈和探索中。
第三,西方国家禁止鲸豚圈养和商业化,又不给善后解决办法,使一些鲸豚的处境更加恶化,是否意味着禁止圈养的立法是恶法、是伪善?
答:应该说,这是转型的阵痛。
西方社会围绕圈养鲸豚的争议和博弈已经进行几十年了。在科学层面上,已经有充足的研究,揭示出现有的人工饲养条件,无法满足鲸豚类“人道的”生活状态。野生鲸豚需要的活动空间和水域太过庞大,虎鲸每天巡游上百公里,季节性迁徙数千公里,人工海洋馆对其而言就是一个连转身都困难的水箱。
鲸豚类是极聪明的社会化动物,有丰富的情感表达和自我认知,有对家族和同伴的需求,对痛苦的感知也很强。人工圈养和人为训练对其身心健康极其不利。野生虎鲸寿命可达50-80岁,而人工圈养虎鲸仅能活到15-20岁。
自由的野生虎鲸
西方社会立法禁止圈养鲸豚,并不是“圣母情怀”泛滥,而是基于科学依据。在西方民众普遍反对圈养鲸豚的民意下,即使没有政府立法,一些海洋乐园也不得不转型。例如,美国联邦层面并没有禁止圈养鲸豚类,但SeaWorld面临的公众舆论压力太大,不得不进行调整。
第四,为什么圈养鲸豚是不人道的,圈养其他动物包括同样活动区域很大、体型很大的狮子、老虎是可接受的?
答:狮子、老虎虽然也是体型较大、活动范围大的野生动物,但现有的人工饲养条件,能够保障其基本的动物福利,其身体健康、心理和情绪、平均寿命并没有因圈养而受到严重的剥削。而且圈养陆生动物的来源往往是人工繁育或野外救助,来源具有正当性。动物园的救助功能、动物科研属性和普及动保理念,是动物园的三大正当性来源。
而对于鲸豚类,这三大正当性都站不住脚。现有技术无法保证圈养鲸豚的健康,海洋馆的鲸豚也没有从野外救助来的,大部分是野外捕捉,在野蛮捕捉和运输过程中已经有大量鲸豚伤亡。动物科研和动保教育,可以由专业机构在海洋中进行,现在许多地方都有野外观鲸的旅游活动,展示鲸豚的自然状态还不带来伤害。从各个角度来看,圈养鲸豚都不具备正当性。
第五,中国是否会跟进禁止圈养鲸豚?
答:目前,相关部门还没有进行过表态。长隆等相关企业,在该问题上采取回避的态度。
然而,民间有不少动保团队和媒体、自媒体博主,正在就该事件进行公众教育、舆论宣传,影响越来越多的民众。中国新一代的年轻人,从小受各类自然纪录片、动物科普片的影响,如BBC的经典纪录片《地球脉动》《蓝色星球》、中国本土动物纪录片《野性中国》《我们诞生在中国》等。这些年轻人自带强烈的动保意识和对动物的同理心。
这一点已经在动物园领域有所反映。例如,拒绝动物表演的南京红山森林动物园为什么能成为动物园顶流,原因就在于它是真的把动物权益放在心上(往期回顾:酷项目 | 南京红山森林动物园,动物园和大众的双向奔赴)。
南京红山森林动物园
在不远的将来,在公众舆论与全球各国监管升级的趋势下,长隆乐园等企业将无法再回避圈养鲸豚的问题。
第六,如果禁止圈养鲸豚,海洋馆对大众的吸引力是否会大幅下滑?
答:商业的意义在于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当消费者的需求变了,那商业机构一定要跟着变。
事实上,停止圈养鲸豚并不意味着海洋馆的没落。只要海洋馆做出改变,找到更适合当下需求的经营方式,就能继续保持吸引力。正如南京红山森林动物园拒绝动物表演,拒绝箱笼式的动物展示,这些让南京红山森林动物园没落了吗?恰恰相反,这些成就了南京红山。
知酷文旅考察过取消鲸豚表演后的美国SeaWorld,其经营思路已经明显不同于长隆海洋乐园等国内企业。国内海洋乐园,普遍是一个剧场接着一个剧场,以精彩的表演、热烈的氛围和各种互动,调动游客情绪、串起整个游线。
美国SeaWorld则注重沉浸式观赏,在审美和艺术性上取胜,打造充满想象力的场景和别出心裁的观赏角度,并着力体现海洋动物的自然状态。这样的海洋乐园,依然充满吸引力。
美国SeaWorld正沉浸式观赏动物的游客
总的来说,加拿大Marineland海洋公园的白鲸禁售风波,进一步暴露了长隆海洋乐园的圈养鲸豚问题。这个问题,正成为长隆、海昌海洋乐园等中国海洋乐园企业的阿喀琉斯之踵。
今天欧美的海洋乐园产业所经历的阵痛,在不久的将来,中国海洋乐园也要经历,希望中国海洋乐园提前准备,未雨绸缪。
作者|吴莫言
编辑|小知知
图片来源|各海洋公园官网、摄图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