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欧美国家还没松口给中国大飞机发适航认证,非洲却传来了好消息。
9月28日,路透社报道称,尼日利亚民航局局长克里斯·奥纳·纳古莫在国际民航组织大会期间明确表态,因为尼日利亚航空业扩充机队的需求,加上中尼关系升温,正考虑启动对中国C919的适航认证程序。
此前,尼日利亚航空部长哈迪·斯瑞卡也公开表示,愿意让尼日利亚成为中国商飞进军非洲市场的基地。当地航司NG Eagle更是直接表达了引进意向,前提是这款飞机获得认证,并且能提供维修培训支持。
C919是中国完全自主研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客机。2022年9月,这款飞机拿到了中国民航局颁发的型号合格证,标志着中国具备了自主研制世界一流大飞机的能力。
性能对标空客A320Neo和波音737Max,虽然具体价格未公开披露,但业内普遍认为比同级别的欧美机型有明显价格优势,目标就是挑战西方航空巨头的垄断地位。
不过,国产大飞机至今还没拿到欧美监管机构的认证,这也是它国际化道路上的最大障碍。
今年5月30日,美国商务部曾暂停向中国商飞出口C919使用的LEAP-1C发动机及相关技术,理由是担心中方进行逆向工程。
这个动作让业界一度紧张,因为C919目前用的就是美国GE航空航天与法国赛峰集团合资生产的这款发动机。不过到了7月3日,华盛顿方面又解除了禁令,允许恢复出口。
这一来一回,外界普遍认为是中美经贸关系松动的信号,毕竟这发生在中美伦敦会谈之后。
发动机问题虽然暂时解决了,但也让商飞更加意识到国际化道路的重要性。这时候,尼日利亚的表态就显得格外有分量。有民航工作者指出,即便欧美不给认证,只要其他国家认可中国民航局的审定结果,C919照样能出海。
眼下这款飞机的首要任务并非急于出口,因为国内市场就足够大——中国国内同级别飞机有3200多架的更新需求,光是满足国内订单就够商飞忙活好一阵子了。当前阶段,提升产能比开拓海外市场更紧迫。
截至2025年5月,中国商飞已累计交付18架C919,累计运营2.8万小时,载客157万人次。2023年5月28日,东航首架C919正式投入商业运营。
2025年1月1日起,国产大飞机开始执飞上海虹桥至香港航线,这是它执飞的第一条境外航线。今年,C919和ARJ21还先后前往新加坡航展、东南亚多国进行演示飞行,在海外市场持续刷存在感。
这款飞机已经陆续拿到了巴西、新西兰、澳大利亚、俄罗斯、加拿大等国的适航认证。至于欧洲,欧盟航空安全局署长今年4月接受采访时表示,C919无法在2025年内获得欧洲认证,估计需要三到六年时间完成审查。
不过他也承认,中方在设计、零部件验证、试飞等各个阶段都提供了大量资源和技术实证,双方四年前就开始合作了。
尼日利亚这次的动作值得关注。作为非洲人口第一大国和经济体量排在前列的国家,尼日利亚如果真的启动C919适航认证,并且最终引进这款飞机,对国产大飞机在非洲市场的推广将起到示范作用。
非洲航空市场正处于快速发展期,对性价比高、维护成本相对较低的客机需求很大,C919的技术参数和价格优势正好契合这个需求。
不过话说回来,适航认证不是一蹴而就的事,需要经过严格的技术审查和试飞验证,整个流程可能持续数年。
尼日利亚目前只是表示“正在考虑”,距离真正落地还有不少环节要走。而且这款国产飞机要在非洲站稳脚跟,除了适航认证,还得建立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和维修培训体系,这些都需要时间和投入。
从全球民航市场格局来看,空客和波音长期垄断大型客机市场,份额加起来超过90%。商飞要打破这个格局,不可能一帆风顺。欧美国家在适航认证上的拖延,说白了就是为了保护自己的航空产业。
但正如业内人士所说,随着C919运营数据的积累、可靠性的提升,加上越来越多国家认可中国民航局的审定标准,国产大飞机的国际化道路会越走越宽。
尼日利亚的表态,至少能看出:C919在技术和商业层面的吸引力正在被更多国家看到。这对中国民航制造业来说,是个积极信号。
接下来,就看商飞能不能抓住这个机会,在产能、服务、本地化等方面做好准备,真正把非洲市场这块蛋糕拿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