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国庆中秋假期,郭沫若故居景区持续推出充满“文化味、中国情、团圆意”的系列文旅活动,让市民游客在此不仅能“游”景点,更能深度“品”文化。据统计,“双节”假期前4天,郭沫若故居景区累计接待游客7746人次,同比增长14.99%。
限时挑战:
每日惊喜引爆参与热潮
今年“双节”假期,景区结合国庆和中秋的节日内涵,精心策划了每天不重样的主题限定活动,成为吸引市民游客反复前来甚至“催更”的法宝。
——10月2日,“共庆华诞—DIY彩蛋” 活动现场,一场紧张的国庆知识问答率先点燃气氛。“新中国是哪一年成立的?”“我国国歌叫什么名字?”“我国最大的岛屿是哪个?”问题一出,参与者争相抢答,答对者欢呼着领取DIY彩蛋材料包,用画笔在蛋壳上描绘出五星红旗、花朵等图案,创意十足。
——10月3日,“金秋礼成—投壶领团扇” 则充满了古风雅趣。投壶区前,参与者凝神屏息,瞄准、投掷……“中了!”每当箭矢入壶,便引来一片喝彩。成功投中5支以上的游客,可获得一把空白团扇,随即在一旁的案几上挥毫作画,将秋日美景与心中诗意定格于方寸之间。
—— 10月4日,“诗韵流长—诗歌接龙” 现场诗意盎然。参与者掷出骰子,迎接“请接龙郭沫若《天上的街市》”或“接一句爱国诗词”的挑战,让大家记忆中的诗词变得更有生命力。
“没想到来名人故居不仅能看,还能这么好玩!孩子在石膏蛋壳上描绘五彩的世界,表达对祖国的祝福,非常有教育意义。”带着家人们前来游玩的张曼对记者说。而她的感受正是此次活动设计初衷的生动体现——让历史文物“活”起来,让文化传承“动”起来。
全天候体验:
共同编织家国情怀
与此同时,贯穿整个假期的每日体验活动则为市民游客带来了持续的参与感与浓浓的节日氛围。
在“锦绣山河”皱纹纸地图拼贴巨幅背景板前,市民游客不分彼此,共同用红色、黄色的皱纹纸团“点亮”一个个省份。
“妈妈,我们把四川填上吧,这里是郭沫若爷爷的家乡!”一个小女孩的话引得周围游客会心一笑。这幅由众人合力完成的“地图”,成为全国人民团结一心最直观的写照。
“祝福翱翔”祈福区内,成千上万只千纸鹤和纸飞机承载着人们对国与家的美好祈愿,随风轻舞。“祝祖国繁荣昌盛”“愿家人平安喜乐”……一句句手写的祝福,汇成一片温暖的海洋。而“静心手作”编织书签活动则让市民游客在喧嚣中觅得一份宁静,将象征着国旗色的“中国红”与“五星黄”亲手编织,把一份独特的节日纪念带回家。
值得一提的是,景区还巧妙运用新媒体平台,于10月2日至3日推出 “中秋国庆云游礼” 直播。无法亲临现场的网友通过抖音跟随镜头“云游”故居,并实时参与线上互动,抽取节日礼包,实现了线上流量与线下实体活动的有效转化与共振。
随着中秋佳节临近,故居的活动也将进入“中秋限定”。记者从景区了解到,10月5日将开展“花好月圆—灯笼涂鸦”活动,市民游客可亲手绘制一盏中秋灯笼,点亮团圆之夜。10月6日的“月满中秋—香囊制作” 活动,则让市民游客巧手缝制充满艾草清香的节日香囊,体验传统民俗的魅力。
记者:宋宇凡 李鹏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