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炸山”,不过是一些人的自我感动
创始人
2025-09-26 23:02:44
0

9月19日,西藏日喀则市江孜县热龙地区的一场烟花秀炸响了雪山,也炸响了舆论。这场“升龙”烟花秀由户外品牌始祖鸟与艺术家蔡国强团队共同策划,由日喀则市生态环境局江孜县分局审批通过。

据始祖鸟官方声明,活动本意是为“提升对高山在地文化的关注”,结果却适得其反,被网友们群嘲为“自焚式”营销。日喀则市也成立调查组赶赴现场核查,调查结果还未公布。

诉诸始祖鸟的品牌初心——“关注高山”——有些人为什么非要跟“山”较劲呢?从文化角度来看,这跟山岳在人们心中的角色有关。

从上古时期《山海经》里关于山的神话传说,到今人对极限攀登的执着追求,甚至有意识地改造。山早已成为一个意象,寄托着人们无限的遐想和渴望,但其中有多少只是一些人的自我感动?

跟随本期书单,看看人与山之间发生过的故事,看看山作为一种文化符号,如何不断地被建构又解构、被神化又异化。

看山是山:神秘的他者

这次烟花炸山事件发生在喜马拉雅山脉,“喜马拉雅”一词源于梵语,意为“雪的家园”,这里是世界上最庞大、险峻的山区。

喜马拉雅山下,聚居着藏族、夏尔巴族、门巴族。他们有历史悠久的民俗文化和宗教信仰,喜马拉雅山在其中占据着绝对C位,是无可置疑的神山。意大利藏学家图齐编写的《喜马拉雅的人与神》中,展现了这座古老山脉下孕育的种族灵性和文化精髓:

在这片土地上,苯教、萨满教、藏传佛教融合成多元差异又和谐共存的民族信仰。但无论哪种民族、哪种信仰,“喜马拉雅”都是神的代名。围绕着这座神山,当地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圣境文化观”——顶礼膜拜、敬畏有加、遵守禁忌、世代相传。人们带着不可言说的崇拜和畏惧,感恩神山圣湖的馈赠和赐福。

喜马拉雅的人与神

[意]图齐 著 向红笳 译

中国藏学出版社 2012-06

在人类学家眼中,这种对山的崇拜信仰,源自当地族群对人与自然关系的一种理解和互动。《文化复合性》一书中,学者们进行了田野调查和分析解读。

他们发现,在藏区几乎每一座高山都被认为拥有自己的山神。大多数山神是作为地域保护神存在,仅为生活在该地的民众所敬仰。山神辐射的信仰范围越广,其等级也被认为越高。当地人通过转山节、朝山节等节日和祭祀舞、跪山神等仪式,反复强化自己与山的连接。

本质上,这是一种自我与“他者”的二元关系互动。在这些仪式性的互动中,人与物质世界二元对立的差异逐渐弥合,人们会产生一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生命感受,从而形成一个族群身份、地域的认同感,并以稳定的结构化形式在民族文化中固定下来。

文化复合性:西南地区的仪式、人物与交换

王铭铭/舒瑜 编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后浪 2015-12

当然,这样的文化建构不只存在于藏地,在高山广布的地区,大多数聚落都存在类似的传统习俗。无论是苏美尔人的通灵塔、印度神话中的须弥山,还是中国传说中的昆仑、喜马拉雅,这些山岳都被视为通往神界的门户,是神圣力量的发源地。在《恋地情结》一书中,美籍华裔地理学家段义孚从人文地理学的角度对这一现象进行了解释:

朴素的自然哲学观中,充斥着对神秘主义的想象和期待。因为人们需要一个神灵,将现实生活中诉诸无门的渴求或痛苦寄托给它。而山岳宏伟壮阔、高耸入云的形态,在古人心中就像是大地与天空之间的神秘通道,于是山岳被赋予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成为连接天地的中介、桥梁。

人们相信,通过山岳可以触及更高层次的精神世界,与神灵进行沟通和交流。同时,在瞬息万变的自然界中,山岳因其稳固的姿态和长久的存在,而自带一种稳定感和安全感。于是,山成为人们心灵上的仙居净土,对山岳崇拜、敬畏、克制的态度也随之自然产生。

恋地情结:环境感知、态度和价值观研究

[美] 段义孚 著 志丞/刘苏 译

商务印书馆 2019-11

但随着科学技术进步、理性精神普及,人们对山的理解产生了剧烈变化。人燃起探索、追逐乃至征服自然的欲望和信心,大山那层孤傲神秘的面纱,也随着人的踏足逐渐褪去。

看山不是山:征服的渴望

第一个撩起这层面纱的就是科研工作者。1973年,中国科学院组织国内相关部门的50多个专业、2000多名科研人员奔赴青藏高原开展综合科考工作,臧穆就是1975年第一批前往青藏高原的真菌学专家。

在《山川纪行》里,臧穆写下1975-2000年的科考日记,收集了青藏高原地区大量一手资料和标本信息。其中并非只有真菌的记录,还有臧穆以博物学视角对青藏高原整体风貌的观察:探究高原间断物种的分布,考证冰川移动、地壳隆升、高原山脉如何发生和形成。

雪山高原的神秘被科学、理性的思维解剖,呈现出完全不一样的面貌,成为可供人感知、探索甚至利用的对象。而这些珍贵的科研记录,也为后来涉足这片土地的学者乃至探险家提供了经验资料。

山川纪行:臧穆野外日记

臧穆 著

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 2021-10

21世纪初期,中国民间登山运动开始蓬勃发展。《比山更高》中,作者观察到两种民间登山运动的形式。一种是在企业家与精英阶层中掀起的攀登珠峰热潮,他们沿着架设好的攀登路线,在向导的引领下,背着氧气瓶迈向世界最高峰,书写睥睨巅峰的人生传奇。

还有一种是自由攀登者,也是书中重点关注的对象。他们大多是一群籍籍无名的年轻人,乐于探索还未被涉足的山峰,开发全新的攀登路线。他们选择以最危险的方式寻找快乐、自我,甘愿用死亡的风险与代价换来可以超越一切的自由意志。

就像书籍开篇引用的那首定场诗:“但是我不想要安逸。我想要神灵,我想要诗意,我想要真正的危险,我想要自由。”从某种意义上讲,这其实是一种自我感动,是人们根据个人经验和社会记忆建构出来的一种文化精神。

而比起这些诗意的浪漫追求,现实中更多的是残酷。自由攀登者是中国死亡率最高的一类运动群体,遇难者平均年龄仅有31岁。每一个遇难者的背后,都讲述着一个人与自然之间悲痛的矛盾。

比山更高:自由攀登者的悲情与荣耀

宋明蔚 著

上海文艺出版社&单读 / 铸刻文化 2024-06

1991年1月,一个中日友好联合登山队准备冲击梅里雪山的峰顶(卡瓦格博),但意外发生。连续的降雪让雪山的表层雪越来越不稳定,在登山队驻扎的3号营地雪崩发生,17名队员无一生还,这次事件成为人类登山史上第二大山难。

事故发生后,中日双方进行了多方搜索。搜索队伍中有一位名叫小林尚礼的日本登山队员,他本是冲击峰顶的一员,因中途下撤做联络员从而幸免于难。往后的21年里,小林尚志一再深入梅里雪山,搜寻17位友人的遗体,并将这些故事记录在《梅里雪山》中。

在跨越多年的搜寻中,他从傲慢的外来登山者,逐渐转变为神山的守护者。在书里,他写下这样一段话:“大自然和人类之间的关系,一直存在着某种紧张感……梅里登山的挫折借死亡,凸显了被科技和经济繁荣遮蔽了的两个核心问题:人类与自然、文化与文化应该如何相处。”

梅里雪山:寻找十七位友人

[日]小林尚礼 著 乌尼尔 译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乐府文化 2021-05

看山还是山:敬畏的回归

天灾人祸带来的残酷体验,让人重新意识到自然的强大力量和无可替代性,于是一座座自然保护区在山川大河上立起,限制人对环境的改造。在众多保护区中,国家公园是较为特殊的一个类型。

在我国,青海三江源是最重要的国家公园之一。《国家公园》一书里,详尽介绍了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地形、地质、地貌等自然科学知识,阐明三江源在涵养水源、动植物栖息、维系国家地区生态安全命脉方面的重要功能。

书中强调,国家公园的建立是人与自然互动新阶段的象征,它以国家手段明确划定人与自然的边界,严格保护高原的环境和生灵,禁绝对自然生态可能产生破坏的人类行为。当然,它也容许人们有限地深入青藏高原腹地,在身临其境中学习如何尊重大山、尊重其他生灵,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

国家公园

[意]安吉拉·艾朵斯 著 邸皓/杨林玉 译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中国国家地理·图书 2025-04

随着自然保护区的建立,一个特殊的职业也应运而生——守山人。《守山》中,记录的就是一座雪山与它的守护者的故事。

肖林,是中国自然保护区第一批专业的保护工作者之一。他生在雪山脚下,长在雪山中,工作就是保护这座雪山,从十六岁开始,守护白马雪山整整三十五年。

这三十五年里,肖林守护着这座山上珍稀的滇金丝猴,也守护着无数野外生灵。他恨过这座山,也爱这座山。最后他超越了私人情绪甚至生死界限,让自己与雪山共荣共生。

在一次巡山中,肖林和同事约定死后一起把骨灰撒在白马雪山中。他自述:“我这辈子,事情做了万万千千,我只满意一个角色——我就是生在雪山脚下,终身拜倒在雪山面前,做雪山的奴仆的那一个。这辈子,我只是白马雪山的肖林。”

守山:我与白马雪山的三十五年

肖林 / 王蕾 著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乐府文化 2019-11

而在人文层面,人们也开始反思为了达到某种文化奇观,人为干扰自然的后果,比如大地艺术。

在《褶子2》中,艺术家和学者们探讨了大地艺术创作中引发的生态争议。比如为了创作艺术装置,艺术家们要大规模地挖掘和搬运石头、泥土,这不仅破坏了脆弱的生态环境,还用工业的方式重新演绎了对自然的控制。

同时,所谓的“生态艺术”也可能只是个时尚口号。在材料选择、运输链和能源消耗上,它们无法实现真正的生态,只是建立在自然的沉默和被动承受之上。而承受这些负面影响的往往是当地的原住民,如此反而消解了大地艺术强调的人文“在地性”。

大地艺术:褶子2

汪民安 主编

江苏人民出版社 2019-07

人们逐渐意识到曾经寄托给大山的种种想象和期望,对大山狂热的迷恋和追求,很多都是文化建构和自我感动,就像麦克法伦在《念念远山》中阐述的那样:

人们印象中的山,往往是世界上的物质形态和人类想象力共同作用的产物——人类的心灵之山。人在根据自己的经验和记忆,以及社会共同的文化记忆,赋予大山本不具有的特质——比如野蛮、荒凉,比如征服、跨越。”

但实际上,高山的真正恩赐不是它们提供了一种挑战或一场竞赛,成为被人类征服或支配的事物,而是提供了某种更温和而且强有力得多的事物:

它使人们愿意相信奇迹,无论是水在冰块下形成的黑暗漩涡,还是巨石和树木背后苔藓柔软如皮毛的感觉。高山,可以重新激起人对有形世界最简单事物的惊奇。

念念远山

[英] 罗伯特·麦克法伦 著 杭海 译

南海出版公司&新经典文化 2024-05

结语

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还是山。这是许多户外登山者的心路,也是人面对大山的历程。

这次烟花炸山事件,无论是品牌方、艺术家还是政府相关部门,展现的都是人类中心主义的傲慢。

毕竟和山岳亿万年的存在相比,人的生命实在渺小短暂。人的每一次接近,不过都是山的包容和接纳。

编 辑|张天娇

统 筹|钱琪瑶

*本文为BOOK方物独家原创内容

未经BOOK方物授权不得转载,欢迎分享转发

相关内容

推荐8个旅行地,看看你去过...
遥远的地方总有一种诱惑 或是美景、或是传说 让人魂不守舍,让人心驰...
2025-11-15 12:48:38
重庆将新添一座动物园——三...
喜欢逛动物园的注意啦,重庆将新添一座动物园。具体什么时候完工,会有...
2025-11-15 12:48:16
原创 ...
最近,上海机场的一位“敦煌飞天大叔”在网络上迅速走红,成为大家热议...
2025-11-15 12:47:57
探寻身边美丽风景:隐匿日常...
美丽风景是自然与人文的和谐交响,它不仅是视觉的享受,更是心灵的慰藉...
2025-11-15 12:47:38
宝应37家文旅企业获“扬旅...
为进一步扩大“扬旅易贷”专属信贷产品影响力,精准对接文旅产业融资需...
2025-11-15 12:47:22
“一泉一品,各具风华”,这...
极目新闻记者 郑力强 刘微 韩婷 摄影:陈明 11月15日,“知...
2025-11-15 12:47:03
来安徽,与“世界宝藏”相遇
近日,“百场黄梅唱响百家景区”省级示范展演在九华山风景区上演。(资...
2025-11-15 12:01:43
总投资9.79亿元!海南三...
11月13日,由三亚商务区开发建设有限公司承建的海南三亚国际邮轮港...
2025-11-15 12:01:20
原创 ...
2025年粤港澳大湾区全运会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开幕式上出现了一...
2025-11-15 12:01:12

热门资讯

推荐8个旅行地,看看你去过几个... 遥远的地方总有一种诱惑 或是美景、或是传说 让人魂不守舍,让人心驰神往 而真正的旅行达人 总能在那...
重庆将新添一座动物园——三峡动... 喜欢逛动物园的注意啦,重庆将新添一座动物园。具体什么时候完工,会有多少动物呢?一起来看看最新进展~ ...
原创 火... 最近,上海机场的一位“敦煌飞天大叔”在网络上迅速走红,成为大家热议的焦点。 这一切源于一个偶然的事...
探寻身边美丽风景:隐匿日常角落... 美丽风景是自然与人文的和谐交响,它不仅是视觉的享受,更是心灵的慰藉。从壮丽山川到静谧田园,每一处风景...
宝应37家文旅企业获“扬旅易贷... 为进一步扩大“扬旅易贷”专属信贷产品影响力,精准对接文旅产业融资需求,助力县域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为...
“一泉一品,各具风华”,这个冬... 极目新闻记者 郑力强 刘微 韩婷 摄影:陈明 11月15日,“知音湖北 超级文旅日”17寻味荆楚暨...
来安徽,与“世界宝藏”相遇 近日,“百场黄梅唱响百家景区”省级示范展演在九华山风景区上演。(资料图片) 黄山市黟县西递景区上演...
总投资9.79亿元!海南三亚国... 11月13日,由三亚商务区开发建设有限公司承建的海南三亚国际邮轮港一期客运枢纽项目(施工)二标段总承...
原创 咱... 2025年粤港澳大湾区全运会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开幕式上出现了一位重量级的国际嘉宾——国际奥委会主...
最高奖金1万元!“世界温泉之都... 活动海报。 天气渐冷,又到了一年中最适合泡温泉的时节。走进重庆,你都感受到了哪些独属这座“世界温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