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的沈美琴没有料到,有一天还能与众多同行端坐课堂,学习利用短视频推广品牌和服务等专业知识与技能。
本月初,浙江省长兴县开展“AI+短视频助力乡村旅游产业精准获客”巡回公益培训活动。培训特邀多位在品牌推广、电商运营、短视频创作等领域经验丰富的资深导师,对学员进行面对面、手把手的指导,内容涵盖品牌定位、短视频策划、拍摄与剪辑、AI工具使用、直播带货等多个实用板块,涉及到一般线上引流的全部知识点。
据长兴县旅游协会秘书长闵敏介绍,自培训活动启动以来,全县共有近300名旅游饭店及乡村民宿老板参加培训。学员们表示,上了“一堂有趣有用的引流实操课。”
沈美琴在长兴县水口乡顾渚村经营着一家民宿。这里地处苏、浙、皖三省交界处,森林覆盖率达90%以上,四周还环绕着大唐贡茶院、唐潮十二坊、霸王潭等历史人文景观,被称之为一个“老天爷赏饭吃的地方”。
头脑活络的当地人没有浪费家门口独特的资源,到目前为止,该村已开出超480家乡村民宿。2024年,全村接待游客近4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超9亿元。今年前7个月,顾渚全村接待游客超180万人次。
但繁荣的背后亦有隐忧。一方面,本土同行众多,同质化现象严重,导致市场竞争十分激烈;另一方面,近两年来,上海郊区涌现出了大量农家乐,再加上周边临安、安吉、宜兴、溧阳等地均推出了农家乐包吃住服务,客源不断被截流。
在培训课上,长兴传媒集团资深策划、品牌定位实战导师周健表示,目前,造成一些乡村民宿缺流量、引客难的根本原因,除了商家自身定位不清晰,没有形成自身独特卖点外,还在于不懂线上获客、不懂短视频运营,难以高效地将自身卖点直达受众或潜在客户心里。“当下,乡村民宿不可忽视品牌定位与短视频获客。”周健说。
长兴县小浦镇“望山民宿”老板王成辉深谙此道。
三年前,他在自家民宿筹备时就将当地银杏长廊作为主题,开始拍摄短视频,植入自家民宿广告,上线播放,最高自然流量达4万多,部分流量直接转成了订单。尝到甜头后,爱好紫砂的他又改变了打法:拍摄的每条视频由最初单纯卖房间转移到宣传紫砂文化,以此提升客群的品位与档次。 他整合了当地特色玻璃桥、古街、古道等项目,不仅为自家民宿吸引更多客流,还带动周边民宿发展。
已经成为“电商达人”的王成辉,也参加了此次培训,课堂上认真地聆听授课老师的讲解。 “卖房间现在是我的副业,打响地方民宿品牌才是拍视频开直播重要动力。”王成辉还透露,下一步打算将爱拍短视频的同行聚合起来,打造民宿业态小集群,与知名互联网企业合作,在线上推广小浦民宿和当地自然风光。
与王成辉相比,大多数长兴乡村民宿老板线上获客的基础明显不足。“但他们很好学、接受能力强,只要掌握方法并坚持去实践,相信他们在短视频获客方面一定会有所成效。”资深电商培训师吴燕燕说。
“以前,看到同行拍视频宣传自己,也想效仿,可是又不知道拍什么?怎么发布?”“天水人家”民宿老板温永莉表示,要把此次培训中获得的知识技能,真正地利用起来,通过新媒体把自家的亮点展示出来,更好地实现引流。
长兴太湖会度假酒店老板金恂华介绍,目前酒店揽客渠道除了熟人引荐,主要通过OTA平台。他正考虑出台奖励机制,要让员工做自媒体,争做酒店代言人。“员工在接受必要的培训后,为自己的酒店进行线上宣传是可行的。”
“当前乡村游竞争激烈,各地都在抢夺流量。长兴乡村民宿要做的,是在稳住中老年游客群体的基础上拓展客源,吸引更多青年参与。” 长兴县旅游协会常务副会长张宇华表示,他们正在鼓励青年回归,为乡村引进新业态、拓展新的消费空间提供支撑,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老一批农家乐、民宿从业者的服务理念和审美水平。同时,年轻人更能熟练地使用AI及网络平台为自己的品牌代言。
为促进乡村民宿等乡村旅游产业发展,近年来长兴还制定出台了系列激励措施。
长兴县小浦镇早在两年前就出台措施,对当地150多家民宿,建成“阳光厨房”的奖励5000元,获评“特色美食体验示范店”奖励1万元,年营业额达200万元及以上的奖励8万元;当地民宿通过自媒体发布短视频宣传自身或区域特色产品与风景,单条阅读量达到5000人次,或转发量达到500人次,均可获得500元奖励。
张宇华表示,下一步还将孵化一批具有代表性和增长潜力的乡村旅游视频号及抖音账号,打造一批懂产品、擅传播、会运营的文旅达人,助力长兴民宿(农家乐)产业健康稳定发展。
通讯员 周桂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