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明寺位于高平市城东南15千米的圣佛山东麓,原名狼谷寺,创建于北宋开宝年间 (968-975年),清道光六年(1826年)重修。目前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我们按照事先制定的路线,从游仙寺到崇明寺不过二十分钟的路程,直接驱车赶往这里。哈哈,怎么感觉我们一行像自己组了个小旅游团呢?这速度赶上特种部队急行军了!连午餐都是带的干粮。
这是一座坐北朝南的寺院。来到山门前,发现寺院建在一个风景绝佳处。山门对面有一片广场空地,边缘砌一溜不太高有垛口的墙,而墙外视野开阔绿野无边,梯田起伏群山连绵。
女儿脱口赞叹:哎呀!这也太美了!站在墙边呆看良久,刚抽穗儿的玉米梯田为起伏的山坡丘陵嵌上了毛茸茸的“浮雕”;块块条条形状不一的田畦,像山川写给天空的文字,讲述回顾着这块古老土地上有过的那些厚重历史。正是在这处幽静之地藏匿着一座比唐宫还壮美的宋殿。
寺院为两进院落,现存建筑包括山门、中佛殿、后殿、钟鼓楼及东西配殿等。中佛殿位于 寺院中心,建在高50厘米台基上,将寺院分为前后两个院落。
这里的最大看点就是中佛殿,它称得上低调奢华大气。中佛殿创建于宋开宝四年 (971),也就是北宋刚开朝第十一年它就建成了!如今是全国现存最早的宋代木构建筑了,也是绝对能排上号的一座古建。
大殿面阔三间,进深六椽,单檐九脊歇山顶,举折平缓,出檐深远,超过了五代时期的同类型建筑。双杪双下昂七铺作斗棋与五台山佛光寺东大殿(唐代)柱头斗棋做法一致。我在参观东大殿时,曾仔细聆听解说员讲解,以至印象深刻。此刻心下对比感觉东大殿檐角翘得更高,因此两侧屋柱高出中间柱子很多。而中佛殿虽末高跷如彼,但出檐之远竟然使斗棋与柱高比接近1:1,远超后世此类建筑,令人惊叹不已。
走进中佛殿,仰头看内部结构,整个屋顶,梁架用材纤细,与粗壮的斗栱形成强烈对比,双状系统中承重主梁由两根同径同长的短材对接而成,形成“断梁”,充分体现了“小材大用”的巧妙构思,是我国古代建筑结构中的孤例。
中佛殿虽为民间所建,但因皇帝敕赐而突破规制,其意境和雄浑壮美直追大唐气象。
风雨沧桑中,中佛殿在此屹立千年,把唐风宋韵以最直观的方式传达给后人。今生得以亲见甚幸!
离开崇明寺的时候,目光回望意犹未尽。一首五言绝句道尽心曲:
唐风凝古殿,
宋韵透雕檐。
千载存旧貌,
幸得见真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