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南宁9月21日消息(记者梁瑜琳)9月21日下午,第22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以下简称“东博会”)在广西南宁圆满闭幕。
第22届东博会在南宁举办(央广网记者 梁瑜琳 摄)
站在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新起点,本届东博会以“数智赋能发展,创新引领未来——以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新机遇助建命运共同体”为主题,积极响应AI时代趋势,全面以AI赋能展会各环节,重塑参展体验,“AI风”浓郁、成色十足。截至9月20日,据不完全统计,本届东博会共取得成果超700项,其中经贸项目签约超500项,多领域、多形式成果超270项。
据中国—东盟博览会秘书处秘书长韦朝晖介绍,在本届东博会中,AI或AI赋能展品占总参展展品比重超50%,首设的AI专馆展出约1200项展品,涵盖约20款大模型、60款智能机器人、230款数字服务平台/系统、520款AI终端产品等,汇聚了多家头部企业的最新成果。
在宇树科技展位,人形机器人打拳击吸引了众多群众围观(央广网记者 梁瑜琳 摄)
群众体验AI智慧文旅产品(央广网记者 梁瑜琳 摄)
在人工智能专馆内,记者看到,各类AI产品吸引了大量观众驻足体验,现场人气火爆。华为、阿里云、科大讯飞、宇树科技等中国科技企业集中亮相,带来了包括鸿蒙系统折叠电脑、通义大模型、AR眼镜以及人形机器人在内的多款前沿创新产品,展现出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强劲研发实力与创新活力,现场引来众多国际客商驻足询问。
“AI主题也得到东盟各方热烈响应,文莱、印尼、马来西亚、越南、泰国、新加坡等国家部委、行业协会、领军企业积极参展参会。”韦朝晖说,本届东博会AI主题还取得了丰硕的成果,AI相关合作成果超140项,期间发布23个行业大模型、25个“AI+应用场景”、7个行动计划、4个倡议、10个平台、发起或建立5个机制、揭牌成立14个合作联盟或机构。
除了开设人工智能专馆,搭建技术展示与产业对接的高端平台,本届东博会还通过举办中国—东盟人工智能部长圆桌会议、面向东盟国际技术转移与创新合作大会、面向东盟人工智能合作会议等,成立中国—东盟商务理事会人工智能专业委员会等,为中国—东盟人工智能合作提供制度保障和持续动力。
2025面向东盟国际技术转移与创新合作大会(央广网记者 梁瑜琳 摄)
“中国拥有强大的人工智能研究生态系统和领先科技企业,东盟地区则具备多元文化和多语言数据资源的独特优势,双方合作潜力巨大。”马来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信息技术学院院长诺莉丝玛·伊德里斯在采访中表示,马来亚大学与中国移动正合作共建5G实验室,该项目既服务于科研教学,也向马来西亚企业开放,这将成为中国—东盟高质量合作的生动案例。
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议定书即将签署。本届东博会紧扣该新形势,继续发布东博会蓝皮书《中国—东盟经贸合作展望报告2025—2026》,举办中国—东盟经贸合作对话活动,从专家视角深度解读自贸区3.0版背景下的合作趋势展望和机遇研判,帮助企业更快速、更深入地了解中国和东盟在新兴领域的合作商机。
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指挥中心统筹协调部副部长曾忠表示:下一步,指挥中心将及早编制2026年东博会蓝皮书,总结3.0版成效与问题,提出商机路径;明年东博会将聚焦新质生产力、数字经济、绿色经济等新商机展示,促进贸易与项目合作;对话交流将全面创新,围绕规则、规制、标准等制度型开放设计议题,支持中小微企业跨境合作,推动多个领域务实成果,实现更高水平互利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