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0日清晨,南宁国际会展中心静待八方来宾,附近的城市志愿服务站里已是人气火热,来自泰国的青年留学生吴语嫣一袭青衫、笑容灿烂,正用流利的中文为一名初次到访的游客讲解第22届中国—东盟博览会的展区分布。“我们是翻译志愿者,也帮忙指路、买票等。能帮助别人,很有意义。”她说。
东盟留学生志愿者在南宁地铁1号线会展中心站为游客提供服务。(赖振宁 摄)
吴语嫣所说的“我们”,是6名同样来自泰国梅州大学、目前就读于广西外国语学院的东盟留学生。第22届东博会、峰会期间,他们多了一个共同的身份——南宁“小青芒”。
“小青芒”,取“小青忙”谐音,寓意青年志愿者默默奉献、乐于助人。他们穿梭于场馆内外、地铁站口、交通节点,提供信息咨询、道路指引、应急救助等多元服务,成为盛会中一道清新流动的风景线。
“服务主要分三大类:一是提供大会相关信息咨询,二是南宁国际会展中心周边交通引导,三是应急医疗处理。”志愿者廖准在城市志愿服务站介绍。说话间,一名游客前来询问如何前往广西壮族自治区展览馆,廖准迅速给出清晰指引,并递上一份会展地图。游客连声道谢,他微笑回应:“应该的,欢迎您来南宁。”
本届东博会、峰会共设置46个城市志愿服务站,有1080名“小青芒”提供服务。在这支队伍中,虽然东盟留学生志愿者数量不多,但是意义非凡。他们既是服务者,也是受益者;既是友谊的桥梁,也是文化的使者。在几天的志愿服务中,这些东盟留学生“小青芒”用热情与专业赢得称赞,也在与中国青年并肩协作中结下了深厚情谊。
共青团南宁市委相关负责人表示,面向东盟留学生招募志愿者,是南宁服务东博会和峰会、深化中国—东盟青年交流的重要举措。通过志愿服务这一载体,东盟青年深度融入南宁城市生活,加深对中华文化的理解和认同,从而由“体验者”转变为“传播者”,为构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注入青春能量。
东博会不仅是经贸合作的平台,更是人文交流的舞台。共青团南宁市委组织东盟留学生参加“东盟青年遇见多young南宁”等系列活动,如走访“三街两巷”、体验南宁青年夜校课程、参访AI企业及青年人才驿站等。通过这些活动,东盟留学生不仅感受到这座城市的发展活力与现代气息,也深度融入本地生活,增进与中国青年的友谊。
今年以来,南宁市还推动多项中国—东盟青年交流项目落地:调研在邕东盟企业,加强青年创业就业合作;组织南宁青年企业家赴越南、柬埔寨开展经贸考察;举办高校东盟留学生交流座谈,共话未来合作。
“我觉得南宁发展很快,人也非常友好。”吴语嫣说,“以后我想尽己所能做中泰交流的使者。”像吴语嫣这样的青年不在少数——他们因东博会相遇,因志愿服务相知,更因对未来的共同期待而携手同行。
天色渐暗,南宁国际会展中心渐渐归于宁静,“小青芒”仍在忙碌。他们用真诚和行动诠释“友谊不分国界”,用青春和微笑照亮中国—东盟交流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