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海公园江边步道旁的矮蒲苇吸引不少市民(记者 包华 摄)
当下,在鼓山大桥东面的花海公园园区,约2000平方米的矮蒲苇进入观赏季,呈现“芦花漫雪”的秋日景观。
据悉,花海公园原本是南江滨堤坝外的一片以芦苇荡景观为主的湿地。公园建设时,园林部门引种了美人蕉、鸢尾、再力花、芦苇、矮蒲苇等水生植物,丰富植物种类。而当下开花的矮蒲苇主要分布在鼓山大桥以东园区的大小池塘边。
据介绍,矮蒲苇每天的最佳观赏时间是清晨和傍晚。记者从闽江公园管理处了解到,今年园林和水利部门对花海公园三期园区进行整治提升。该区域西起冠城大通游船码头,东至魁浦大桥。超百米的栈道两侧矮蒲苇触手可及。
花海公园相关负责人介绍,公园三期的景观不是成片的人工花海,而是原生态的湿地景观。“矮蒲苇分布最密集的景点叫‘芦香飞絮’。这处景点是以保留野趣的手法设计的。”
园林专家告诉记者,尽管芦苇与矮蒲苇的花穗都是在夏末秋初绽放,但二者不是同一种植物,常被混淆。科属上,芦苇是芦苇属,矮蒲苇是蒲苇属。形态上,芦苇株高能达到3米,叶片细长,花序为大型圆锥花序。而矮蒲苇略矮,高度为1.2米到2米,叶片较宽,花序呈羽毛状且色彩更鲜亮。生长环境上,芦苇偏爱湿地,常以野生种群的形态出现在临江公园内。而矮蒲苇耐旱性强,以人工培育为主,野生种群极少。(记者 石磊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