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作为文化旅游古都,吸引无数人前去打卡拍照。
而其中,必定少不了的,就是汉服装扮。古色古香的大雁塔下,一身汉服妆造,仿佛又回到了盛唐时代。
可前段时间,西安女游客被商家“殴打”事件,多次登上热搜,这让很多计划前往打卡的朋友打起了退堂鼓。
有网友说:都说顾客是上帝,可那是没交钱之前;交了钱,顾客就变成了孙子。
没想到,事件却迎来了惊天反转,到底是顾客蛮横闹事,还是商家真黑心?
8月2日,趁着孩子还在放暑假,新疆的王女士带着娃来到了西安这座文明古都。
看到景区里身着汉服的姑娘,个个明艳动人,她也动了心,想要为这趟西安之旅留下一些美好记录。
满大街的汉服馆,她挑中了一家名字叫“栀子花开”的,在店主的热情介绍下,王女士花1500元购买了套餐,包含60张底片、10张精修图,并且店主承诺再无其他隐性费用。
可谁也没料到,交了钱,便开始一连串的糟心事。
拍照的时候,摄影师的态度并不友好,全程黑着脸,几个场景凑够了60张照片,就匆匆收工了。
1500元花出去了,可却远没有预想的那么满意。
糟心的事情远远没有结束。
拍完照,刚吃上饭,店家就打来电话,要求马上去选片,最后好说歹说,约定到第二天上午选片。
可第二天上午准时到了店里,摄影师却不见人影,店家一直让等。就连当初交钱时说可以微信选片这事,店员也突然改口,称规定必须到店。
可这一等,就是四五个小时,王女士等得越来越不耐烦,她向旁边的人抱怨。刚进店的人,听到这么说,都赶紧匆匆离去。
没想到的是,店主看着自己马上到手的钱,被王女士搅黄了,心里窝火得很,竟然一拳打了过去。王女士没反应过来,直接摔倒在地上,被送往医院。
她把自己的经历发到了网上,视频中晒出了医院的诊断证明,上面清晰地写着:脑震荡、双肺挫伤、全身多处软组织损伤,需住院观察至少7天。
还在视频中说:“我是来旅游的,不是来挨打的”“他把我打出了脑震荡”,“孩子在酒店没人管,饿得哇哇直哭”。
8月9日,雁塔公安公布了结果,店主因为动手被拘留5日,而王女士因为夸大事实,被拘留6日。
本来一场愉快的旅行,却因为事先没有确立好消费规则,导致来回扯皮,最后身体和名誉都受到了损害。
这几年旅游乱象丛生,出去玩不但没能散心,反而糟心。
有一位博主分享了自己去云南旅游的经验。
为了省心,她决定跟团游。毕竟,它会帮你规划好一切,不管是出行,还是吃住,都不需要操心。
选择旅游团的时候,看着网上各种价位、行程、服务的旅行社,眼花缭乱。
虽然每个团的介绍好像都还不错,可是秉持着“便宜没好货”的原则,也生怕出门在外,遇到什么坑。
犹豫再三,博主避开了1000多块钱的,反而选择了贵一点的3080一位的,觉得价格高点的可能更靠谱。
并且还仔细确认了是纯玩团,没有购物环节,包往返机票和各种景点门票。
结果,到了之后,虽然没有额外收景点门票,但是却冒出了很多其他费用,80元的古城维护费、120元的保险费……这些最开始并未告知。
除了杂七杂八的这些费用,还有景点的表演,索道、邮轮之类的,要求每人交470。
当时导游说:“因为是统一收费,所以每个人必须交;但是不去的话,最后可以退。”
谁能想到,到了景区之后,导游又说:“钱不会原路退回,行程结束之后会统一发放。”
结果,很多人都害怕行程结束之后,退不回来,又不方便再过来,从而不得不消费。
而且,就连之前承诺的0购物,最后也是换了种方式带她们去购物店。
名义上说的是:去参观少数民族的寨子,体验一下当地特色风土人情,实际上,不过是另一种形式的购物店。
出发路上,导游先是在车上铺垫一番,讲讲当地人不同于汉人的习俗,普及一下寨子里的风俗传统。
说当地人家家必有的就是银子,而且和外面卖的不一样。
他们都是用银器吃饭喝水,还展示了自己使用的银杯子,银首饰,说释放的银离子可以治病。
其实就是提前埋下心锚,先让你产生好奇。最后,进了寨子,才发现,这里其实就是卖银饰的。
博主遇到的,顶多只算得上是挂羊头卖狗肉。只要保持清醒,就不会被套路。
可实际上,还有很多更恶劣的情况。
网上流传过一段视频,视频中,坐着的男子态度嚣张,指着一位老人,骂骂咧咧。
骂人的是导游,原因竟然只是老人跟团没买东西。
导游作为服务人员,本应该事事以游客为主。如今,却反过来了,似乎到了他的地盘,就得听他的,不买也得买。
选择跟团本来为了省心,结果却换来更大的糟心。
导游持证就能上岗,职业素质参差不齐,有的时候,为了完成业绩不择手段,让人不寒而栗,严重抹黑了当地旅游业。
更是让那些赚良心钱的导游们,无辜被外地游客戴有色眼镜对待。
疫情退去这几年,旅游业又重新焕发了活力。
文化和旅游部发布的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国内居民旅游人次达32.85亿,同比增长20.6%。
这意味着每个人平均半年出去游玩两次;国内居民出游花费3.15万亿元,同比增长15.2%。
旅游需求的大幅提升,让一些人看到了商机,同样也给了很多不法行为可乘之机。
尤其是网上订单,看不到公司经营情况,是否存在虚假宣传等等,只能看到商家想让你看到的,真假难辨,公司服务更是良莠不齐。
有些商家,会先想尽办法,通过低价或者过度宣传,让你下单。
之后,实际情况如何,到底有没有其他隐性消费,有没有其他意外事件,就不是个人能控制的了。
毕竟,旅游属于一次性消费,商家从来不会关心复购的问题,一旦你到了他们的地盘,就很容易陷入被动。
可网上信息又真假难辨,攻略做得再齐全,还是不免遇到问题。
即便是出了问题,也没办法通过线下途径去解决,只能网上投诉。
据“电诉宝”显示,2024年全国在线旅游用户投诉问题类型有:退款问题,占比最高,达52.622%;其次为霸王条款,占比15.732%。
旅游公司鱼龙混杂,导游水平参差不齐,导致旅游业乱象丛生。
还有各大平台,大多没有严格的监管机制,出现问题即便投诉,也是来回推诿,导致不良商家钻了空子,凭借着文字游戏,坑了一批又一批游客。
在“2024年全国在线旅游平台消费评级榜”中,建议下单的也就只有去哪儿和同城旅行两大平台。
携程是谨慎下单,其余都是不建议下单。
虽然目前国家正在逐步规范旅游业,可免不了依旧有很多人在钻空子。
对于消费者而言,需要擦亮眼睛,尽量提前详尽了解合同规则,明确双方责任划分,保留证据,防患于未然,甚至必要时采取法律手段。
对于商家而言,更是要规范经营守则,提前和顾客确认信息,双方达成一致,避免因为一时纠纷,产生无可挽回的损失。
-END-
参考资料:
新闻晨报《“一分钱没花老臭流氓”再爆云南导游辱骂游客,网友怒了》
网经社:《2024年度中国在线旅游消费投诉数据与典型案例报告》发布
中国旅游新闻网《假期旅游预订升温 三大趋势值得关注》
作者:青允
编辑:柳叶叨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