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前,一架波音777货运航班从上海浦东国际机场腾空而起,带着从上海博物馆“金字塔之巅:古埃及文明大展”展厅撤展的总重量达17.6吨的埃及文物返回开罗。
“法老们包机回家了!”“还有文物去香港,法老们和我一样,继续加班呀!”“依依不舍……期待下一个超级大展。”社交平台上,中国网民们纷纷用欢乐幽默的评论送上祝福。
上博埃及展部分文物“包机”返回埃及。(受访者供图)
从2024年7月19日至2025年8月17日,13个月“超长待机”的上博埃及展收获7.6亿元人民币收入、277万人次观众,创下全球博物馆单个收费特展参观人数、总营收等多项世界纪录。
“金字塔之巅:古埃及文明大展”创下数项世界纪录。新华社记者方喆 摄
如此出众的古埃及文明大展是如何“炼”成的?业界认为,上博古埃及文明大展“奇迹闪耀”的背后,是上海独特区位优势、海纳百川文化魅力的有力承托。上博长期深耕国际展览在地价值,为中外文明交流互鉴走出了一条新路。
2024年是中埃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10周年和“中埃伙伴年”,上海博物馆携手埃及最高文物委员会,举办“金字塔之巅:古埃及文明大展”。这是目前亚洲等级最高的古埃及文物出境展。
“我们不止在办一个展,也在打造一个超级IP。”上海博物馆馆长褚晓波介绍,此次展览由中方独立策展,以中国视角“凝视”古埃及文明,探寻和呈现两大古老文明的“和而不同、美美与共”,还大规模展出了近年来中埃联合考古最新鲜、最重要的合作成果——萨卡拉出土文物,可谓“一展惊天下”。
从重达数吨的法老雕塑,到与中国传统文化高度相似的“书吏文化”;从永恒沉睡之地萨卡拉出土的猫女神庙文物,到神秘的“死亡之书”……上博以788件古埃及文物打造了一场古埃及文明的“盛宴”。
上博打造“超级展”。新华社记者方喆 摄
虽不能将埃及金字塔和神庙搬来上海,但上博通过空间层面的“移步换景”、互动层面的虚拟与真实结合、心理层面的意境营造、美学层面的写意晕染,让观众沉浸于古埃及文明独特氛围之中。
“在文明对话的框架下,我们用一个展览,去讲述一部浓缩的古埃及文明史。”策展人颜海英认为,与从西方引进的普通埃及文物展不同,此次中方策展为埃及学研究注入了新概念、新表述,让展览成为中外交流、增信释疑的文明使者。
上海亦以古埃及文明展为契机,掀起文旅商体展融合的新浪潮。
上博在举办埃及展的一年多时间里,不断释放“脑洞大开”的创意:从博物馆里的古埃及众神巡游、一票难求的博物馆奇“喵”夜活动,到空中翱翔的“上博号”航班、游弋在黄浦江上的埃及风情邮轮;从闭幕仪式上的歌剧《阿依达》和埃及舞表演,到整整一周168小时不闭馆的“嘉年华”……充满奇思妙想的活动策划,吸引男女老少拖着行李箱从全国各地赶来打卡、潮酷年轻人结伴夜游博物馆,共同组成了博物馆推动文明交流互鉴的生动场景。
观众带宠物猫看埃及展。新华社记者陈浩明 摄
“上海博物馆埃及展架起了两大古老文明之间的桥梁,更反映了我们共同的价值观:对历史的尊重、对知识的追求!”代表埃及最高文物委员会而来的亚历山大博物馆策展人汉格·埃尔赛义德深情“点赞”。
“这个展览让我们深刻认识到,博物馆不仅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殿堂,也是‘讲好故事’的文化客厅。”褚晓波表示,上博将持续深化海内外展览交流、人才培养、科技保护、考古研究的全方位合作。
上博深耕国际展览在地价值。新华社记者方喆 摄
据悉,上博的下一个文明互鉴大展将聚焦神秘的美洲文明。褚晓波说,上博将继续深耕国际展览在地价值,持续策划文明互鉴主题大展,下一个“对话世界”系列展将于2026年亮相。(记者孙丽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