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山观察 高懿
加快建设国际旅游城市之际,乐山如何做好文旅深度融合这篇大文章?
9月18日,乐山市政府新闻办举行“我心向往·乐山乐山”文旅融合发展系列主题第二场新闻发布会,五通桥、犍为、井研、夹江等区县争先恐后“亮招”。
“三张名片”背后的融合路线
“五通桥是一座可以用‘盐’回味历史、用‘水’触摸诗意、用‘味’点燃热情的城市。”五通桥区政府副区长朱文全介绍,作为传统工业基地,当地近年来明确要擦亮“千年盐城”、“美丽小西湖”和“中国麻辣烫发源地”三张文旅名片。
今年“五一”期间的中国麻辣烫发源地——五通桥区牛华镇
文旅融合,五通桥区以路线设计为纽带,系统整合工业遗产、自然生态与美食文化。例如,用“工业寻根”路线带领游客从永利川厂到丁佑君纪念馆,感悟精神传承;“盐韵美食”路线串联盐文化博物馆、西坝豆腐工坊和牛华麻辣烫小镇,让游客在品味中了解历史;“山水人文”路线则整合桫椤峡谷和根书艺术馆,展现自然与人文的完美融合。这些主题线路不仅丰富了游客体验,更塑造了“以线串点、以点带面”的全域旅游新格局。
今年1至7月,五通桥区旅游综合收入达22.09亿元,同比增长23%。五通桥正在被重新定义——从单一的工业城市,转变为一座有精神厚度、文化温度和产业活力的新城。朱文全表示,接下来还推出“五通桥美食地图”,谋划打造“航空+麻辣烫”“游轮+根书展”等特色线路,推动工业、美食、传统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耦合。
犍为嘉阳小火车
不久前,犍为县明确将“浪漫小火车·芬芳古犍为”确立为犍为文旅品牌。既突出小火车这一核心产品,又融合了犍为古郡、古镇、古庙、古村落的深厚历史底蕴,并与当前蓬勃发展的“芬芳经济”紧密衔接,全面展现犍为文旅的的古韵新风与万千气象。
发布会上,犍为县人民政府副县长陈志亮出该县的“三张名片”:第一张名片,开往春天的小火车——嘉阳小火车;第二张名片,东方诺亚方舟——罗城古镇;第三张名片,中国女曲名城。近年来,犍为县累计为国家队输送优秀运动员23名,去年犍为女曲“四朵金花”助力国家队勇夺巴黎奥运会亚军。
在此基础上,犍为正深入推进农文体旅融合。四川省第五届和美乡村健康跑(村跑)将于10月在犍为启幕。作为全省乡村体育与农文旅融合的年度盛会,赛道设计将“茉莉之乡”的美景融入每一步,栀子花核心区、茉莉花核心区等乡村特色景致将带给参与者“芬芳体验”。
研学旅游开辟新赛道
锚定“建设天府南门特色文旅体验优选地”一个总目标,擦亮“精致井盐、农民画乡”两张名片,做强“特色赛演、特色美食、特色研学”三大特色产业,井研县正在构建文旅深度融合发展的完整体系。
8月29日,井研文旅形象IP发布会。
“井研历史文化资源丰富,也是农业大县,适合开展研学活动。”井研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谢军介绍,立足资源禀赋,井研县推出“红色研学线”“经学文化线”“耕读体验线”等一批精品旅游线路,着力打造西南研学样板基地。
今年10月1日至10月7日,井研县将继续举办研溪湿地音乐节,引进腾格尔、戴佩妮等一批明星举办演唱会。井研县还将继续举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气排球比赛、JBA农民篮球联赛等群众性体育赛事,通过“赛事引流+文旅消费”模式,打造川南户外运动基地。
夹江县也在研学赛道上疾驰而行。
围绕“提升建设天府旅游特色县”的目标,夹江计划用3年时间,聚焦研学旅游全域产业化发展,围绕全域布局、产业融合、品牌塑造、保障服务,打造“百业赋能研学、研学带动百业”的文旅融合发展“夹江模式”。
夹江新街子研学
夹江文化资源丰富,不仅是“中国核动力发源地”,还拥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东风堰以及众多古迹、非遗、人文与生态资源,构建起“一核多元”的文化体系。发展研学旅游,能将丰富的静态文化转化为可感知、可体验的活态课程,实现文旅资源的全域整合与价值提升,塑造错位发展新优势。
“研学旅游产业链长、带动效应强,具有‘一业兴、百业旺’的溢出效应。我们通过‘研学+百业’的发展模式,既展现千年纸乡的农耕文明与现代工业历程,更融合市井文化与烟火气息,形成多元联动、全域体验的新格局。”夹江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薛怀军表示。
今年国庆节,夹江将推出为期7天的文旅电竞嘉年华系列活动,将手游《王者荣耀》与夹江的美丽乡村、研学基地、文旅地标、非遗产品、文娱活动及特色美食深度融合,打造一场沉浸式的文旅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