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芽山草木葳蕤山花烂漫。
梅洞沟森林康养基地。
吕老大讲述“黄河岸边故事”。本报记者李春泽摄
驱车行驶在黄河一号旅游公路上,风光旖旎:黄河静卧在晋蒙大峡谷间,两岸青山叠翠。远处,蜿蜒的长城在蓬勃的绿意中守护着黄河安澜——这里就是长城与黄河“深情握手”的地方,偏关县老牛湾村。
“老板,来条黄河鲤鱼尝尝!”8月22日,在老牛湾村吕老大客栈里,来自兰州的游客田媛一坐下就点了心仪已久的这道特色名菜。
吕老大名叫吕庆文,因为家里排行老大,“吕老大”就在村里叫开了。今年57岁的他早年在外地做小生意。他一边翻动着锅里的大鲤鱼,一边跟记者唠起过去:“那时候在村里看不到出路,为了生活年轻人都出去打工,把老人和孩子留在村里。”
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如同一缕春风,吹进老牛湾。2014年,老牛湾成功获批省级风景名胜区。敏锐的吕老大动了心思:“这么多游客需要食宿,把家里的窑洞收拾收拾,兴许能多点收入。”
说干就干,吕老大关掉店面,带着攒下的几万块钱回了村,把自家的8间石窑洞重新翻修当成客房,又摆上了桌椅板凳,为游客提供餐饮服务,成为第一批在村里开农家乐的“先行官”。“现在,我这有31间客房,旺季基本能订满,餐馆能容下百十来号人吃饭,年收入20多万元。”吕老大说,“一开始办农家乐没经验,不知道游客想体验什么。现在,客房都贴上了红艳艳的窗花,每天都提供当地特色酸捞饭和黄河鲤鱼,游客的满意度直线上升。”
当地流传太上老君赶神牛犁黄河而得名的老牛湾村变得年轻起来。
“最明显的是生态变好了。”吕老大感慨,“小时候山上光秃秃的全是石头,刮起风来黄沙漫天,现在不一样了。”随着“三北”防护林工程的逐年推进,石头缝里都种上了树,荒山摇身一变成了绿色屏障,而万家寨水利枢纽工程建成后,河水平静澄澈,各种鸟类穿梭在山间林中,眼前一片生机盎然。
交通的变化也让吕老大喜不自禁。以前出村全靠走山路,要是想把家里的粮食运到镇上卖,得靠驴车拉,走上大半天才能到。“现在,宽展展的黄河一号旅游公路直通家门口,游客来了都愿意坐一坐快艇,欣赏黄河两岸的风光。”金黄的黄河鲤鱼端上了桌,吕老大走到窗边,指着黄河说,“路通景好,景区的基础设施、游乐设施不断完善,节假日的旅游车一辆接着一辆。村里像我这样开农家乐的有30多家,平均一家的收入能有十几万元,不少在外打工的年轻人也都回村了。”
“鱼真鲜,跟这黄河美景真是相配。”田媛尝了一口鲤鱼,赞不绝口。吕老大脸上绽开满足的笑容:“幸福的日子总算扎下了根。游客来了,欣赏这绿水青山,吃口地道的黄河鲤鱼,再听咱讲几段老一辈人走西口、渡黄河、护长城的旧事,都舍不得走。”
烟火气里饱含山水情,老故事里藏着文化魂,老牛湾迎来了最好的光景。
本报记者高玮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由本报通讯员摄
上一篇:VR等新技术让游客零距离观赏壁画
下一篇:雄安这一景区临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