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网络)
记者:小米
小刘(化名),一名20多岁的东北小伙,本应像大多数同龄人一样,在社会中摸索前行,凭着勤奋与憧憬去追求一份稳定的生活。然而,一次看似普通的出国机会,却彻底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三年漂泊,满身伤痕,最终虽被遣返,但等待他的却不是安稳的重生,而是更为残酷的现实。
培训课堂上的冰冷手铐
2025年8月底,四川警方突然出现在小刘就读的消防培训学校。正在为分配与入编做最后准备的小刘,被当场带走。警方告知,他因涉诈在柬埔寨期间被列为网上追逃人员,如今必须依法处理。
消息犹如晴天霹雳。小刘坦言,自己原以为回国后已经一切归零,甚至拿着相关机构开具的遣返证明,笃定不会再有后顾之忧。然而,现实却让他的梦想在一夜之间破碎。
在接受讯问时,小刘一五一十交代自己在柬埔寨的经历。尽管存在案底,但认错态度良好,四川警方决定给予一年的观察期,并要求其不得离开所在县区。同时,他之前使用的手机也被警方收缴,用于取证。
“我只是想学一技之长,好好生活。”小刘在笔录中写下这句话。对于这名出身贫寒的青年而言,消防员不仅是一份工作,更是改变命运的机会。如今,却成为遥不可及的奢望。
(图片来源网络)
一场精心包装的“高薪”骗局
时间回到几年前。刚从大学毕业的小刘在家乡工厂打工,不久便被裁员。正当他困惑迷茫时,一名朋友抛出“高薪工作”的机会,月薪可达2至3万元,机票费用也有人安排。
抱着改变命运的渴望,小刘踏上南下之路。然而,他并未前往广东,而是在辗转之中抵达柬埔寨金边。刚下飞机,他的护照便被陌生人收走,随后被带走安置。直到此时,小刘才意识到自己已深陷陷阱。
“在上海转机时,机票上写满我看不懂的英文,但我没有在意。落地那一刻,我就不再属于我了。”小刘回忆。
据他透露,从2020年至2022年,他先后被转卖5次,每一次都伴随暴力与压榨。在园区的日子里,他甚至数次写下遗书。鼻梁骨骨折、脚踝长期疼痛,这些都成为他身上的永久印记。
被遗忘的七个月
2022年8月,小刘终于设法进入当地警察局,等待遣返。起初,他满怀希望,认为离家不过是时间问题。然而,等待的日子一再延长。
他被安置在一间房内,最多时有21人,最少时只剩下他一人。警方提供的饭菜寡淡,迫于生存,他不得不偶尔点外卖。
“我同时办理手续的人早就回国了,有的人甚至一分钱都没带,却顺利被送回。我却一次次被忽略,哪怕抽签也没轮到我。”小刘说。
在关押的七个月,他的家人为其生活累计寄去近7万元人民币,这让他倍感愧疚与不安。焦虑、抑郁、神经衰弱、被害妄想——这些心理阴影在漫长等待中不断加深。
直到2023年4月21日,小刘终于拿到回国证明。但仍需缴纳600美元才能登机。在一家中国餐馆老板的帮助下,他才筹齐费用,顺利搭上归途。
回国的那一刻,他下定决心:“这一生,不会再出国了。”
(图片来源网络)
手持遣返证明,却成“网逃人员”
小刘原以为回国后可以重新开始。为了维持生计,他辗转做过外卖、杂工等工作,每月仅能维持3000至4000元人民币收入。随着时间的推移,小刘不甘心这样的生活,便选择报名消防培训,日夜练习,期待成为一名消防员。然而,现实再次与他开了一个残酷的玩笑。
当警察走进校园的那一刻,他的心彻底凉了。“我以为自己终于可以安稳生活,但没想到,阴影并没有结束。”
根据四川警方调查,小刘在柬埔寨期间涉及非法活动,虽然非主谋,但仍需承担相应责任。目前,他正处于一年的观察期,未来能否彻底摆脱案底,仍是未知数。
(图片来源网络)
受害者与违法者的身份枷锁
小刘的遭遇,并非孤例。近年来,不少中国青年因轻信“高薪陷阱”而被困海外诈骗与非法园区。“他们既是受害者,也是违法者。”一名在柬中国同胞这样评价。
如今的小刘,仍留在东北的老家,不能离县。每天只能宅在家中,过着单调而乏味的生活。
“我只想在父母身边,好好生活。”小刘说。经历过三年的噩梦与重重打击,他比任何时候都更渴望平凡。
然而,这份平凡,依旧遥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