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团结 | 在“沙漠中的美术馆”,遇见“活”的敦煌文明
创始人
2025-09-14 12:10:45
0

公元525年的一天,车马碾过河西走廊的碎砾,敦煌迎来了一批由洛阳远道而来的特殊“来客”。

为首者元荣,是北魏明元帝拓跋嗣之玄孙,此行赴任瓜州刺史。

这位鲜卑贵族的到来不仅是一个政治任命,更为敦煌文化的繁荣壮大带来了契机。

(一)敦煌“佛缘”

素有“华戎所交一都会”之称的敦煌,自汉代张骞凿空西域、贯通丝绸之路后,就成为历代中原王朝屏护腹心、经略西域的战略支点。

伴随着东来西往的脚步,商贸繁华盛景铺展于敦煌,多元文明也在此交汇

▲莫高窟第323窟局部-张骞拜别皇帝出使西域图。(图片来源:敦煌研究院)

据敦煌文献S.4359载:“莫欺沙州是小处,若论佛法出彼所。”在荟萃多元的敦煌文化中,莫高窟承载的佛教艺术堪称最浓墨重彩的一笔。

▲敦煌莫高窟。(图片来源:国家文物局)

前秦建元二年(366年),一位名不见经传的僧人乐僔云游行至敦煌鸣沙山。忽见落日熔金,三危山顶佛光万丈——千佛颔首,飞天散花,妙音萦绕如梵呗。霎时顿悟:此乃佛陀示现圣土!遂开凿了第一个洞窟,禅修其中。

千年佛窟由此肇基。

作为一名虔诚的佛教徒,元荣在主政敦煌二十年间,大兴佛寺与石窟,莫高窟的营建于此期进入高潮。

有学者据洞窟题记与敦煌遗书推断:莫高窟第285窟极可能由元荣主持开凿。此窟融汇印度佛神、希腊遗韵、粟特波斯元素、中国道家神仙与《山海经》奇兽、乃至鲜卑等民族文化与儒家传统,成为了反映多元文明融汇的最为经典、“教科书式洞窟。它清晰地告诉我们:

佛教中国化,从来不是单向的流淌,而是一次次往复交融的淬炼。佛陀自河西东行至中原,褪去犍陀罗的希腊肌理,披上南朝士大夫的广袖长衫,而今又随元荣车辙溯河西走廊西归,在敦煌与西域旧貌重逢。

▲莫高窟第285窟。(图片来源:樊锦诗、赵声良《灿烂敦煌》浙江文艺出版社)

(二)斧凿声声,熔铸史诗

莫高窟的营造,是一部由“供养人”发愿出资、“工匠博士”体系精密协作的宏伟史诗。从帝王至平民,累世营建,终生供养,功德不绝。它既是家族祈愿的香火传承,亦是社邑众筹的信仰结晶,更是无数都料、博士、匠生以毕生心血在崖壁上将凡人之愿熔铸成的丹青佛国。

▲莫高窟第156窟张议潮统军出行图。壁画铭刻了归义军节度使张议潮收复河西十一州的赫赫武功,将洞窟化为彰显归义军合法性、延续大唐正统的文化象征,实现了个人信仰、家族荣光与民族气节的壮丽合一。(图片来源:敦煌研究院)

作为现存规模最大(735窟绵延1680米)、历时最久(公元366年-14世纪十朝代不息)的佛教艺术圣地,莫高窟492座礼佛窟以建筑-壁画-彩塑三位一体之术,凝缩千年艺术流变;2415身彩塑与4.5万平方米壁画,融华夏笔墨与希腊风格、印度梵相于一炉。

敦煌莫高窟五大建筑形制系统呈现佛教建筑中国化历程:禅窟(正壁设龛、侧凿禅室)与中心塔柱窟(窟心立中式楼阁塔)源出印度而中国化;殿堂窟(覆斗顶、三壁绘塑)仿中原殿宇为礼佛核心;佛坛窟(中央设坛、环坛观像)类世俗佛殿格局;大像窟(巨佛塑像+外建窟檐)彰示工程与信仰融合。辅以涅槃窟等特殊形制,结合崖面木构窟檐、壁画建筑图像及窟区古塔,共同构成中国建筑技术史与宗教文化融合的实证标本。

▲莫高窟第428窟是敦煌石窟中供养人图像最多的洞窟,北朝石窟艺术的精粹,印度与中国传统建筑的巧妙融合,浓烈色彩折射出古人的审美意趣。(图片来源:敦煌研究院)

敦煌壁画系统呈现了公元4-14世纪佛教艺术流变,其七类题材——尊像画(含飞天)、佛传故事(本生/因缘)、经变画、佛教史迹画、供养人画像、装饰图案及中国传统神仙画,勾勒出一幅幅生动的历史画卷。

尤为珍贵的是,4.5万平方米壁画遗存填补唐前中原绘画史空白,更存续了吴道子“吴带当风”、阎立本线描等失传技法。

▲莫高窟第148窟-飞天乐伎。(图片来源:敦煌研究院)

▲莫高窟第257窟-九色鹿本生(局部)-北魏。(图片来源:敦煌研究院)

▲莫高窟第172窟青绿山水图,以青绿设色描绘山水,可与李思训、李昭道父子的青绿山水画风相呼应。(图片来源:敦煌研究院)

莫高窟彩塑以木骨泥塑为核心技艺,存世2000余身构成佛教艺术主体,分四类体系:佛陀像(释迦牟尼/三世佛等)、菩萨像(观音/文殊等)、弟子像(迦叶/罗汉)、护法像(天王/力士)。

▲第45窟菩萨-盛唐。(图片来源:樊锦诗、赵声良《灿烂敦煌》浙江文艺出版社)

从建筑到壁画再到彩塑,敦煌莫高窟的艺术流变见证中外元素的荟萃融合,这座荣膺世界文化遗产的“沙漠中的美术馆”,以南北窟群为经(礼佛/禅修分区),十朝风格为纬,织就了人类文明的不朽史诗。

(三)薪火相传,焕发新生

史学大师陈寅恪“敦煌者,吾国学术之伤心史也”之叹,昭示了一段发生在敦煌莫高窟的民族之殇。

1900年,道士王圆箓在敦煌莫高窟清理流沙时,偶然发现藏经洞,意外打开了一座艺术宝库。但遗憾的是,此后,藏经洞出土的7.3万件文物中,有约4.7万件漂洋过海散落世界各地,被收藏于不同国家的近百家公私机构中。

▲1907年,敦煌藏经洞和摆在洞窟甬道上的经卷,斯坦因摄。(图片来源:敦煌研究院)

▲1908年,法国人伯希和在被他称为“至圣所”的藏经洞中翻捡经卷。(图片来源:敦煌研究院)

藏经洞文物的流失,是我国近现代史中令人痛心的一页。各国盗宝者掠夺文物的行为毫无正义可言,是一种地地道道的文化劫掠。

然而,一个世纪后的今天,我们已学会将叹息沉淀为更深的凝视道士的愚昧是时代投下的阴影,而文明存续传承的命题远比追责更为沉重。

▲数字藏经洞。(图片来源:敦煌研究院)

敦煌文化属于中国,但敦煌学是属于世界的。近年来,在中国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的鼎力支持下,在英国、法国、美国、匈牙利等多国公私收藏机构的配合下,敦煌研究院借助数字化、信息化和人工智能技术,开展了“流失海外敦煌文物数字化复原项目”,并在国际敦煌项目(IDP)的基础上,推进建设“数字藏经洞”数据库平台,搭建起贯通古今的敦煌千年数字图书馆。

▲敦煌莫高窟第220窟-胡旋舞-初唐。(图片来源:敦煌研究院)

丝路如带,系结于敦煌。延续了近两千年的敦煌文化,见证了无数商旅、僧侣、使臣之间的往来互动,记录了佛教哲学、希腊艺术、波斯纹样、中原技艺的碰撞创新,体现了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兼收并蓄的开放胸怀,是丝绸之路多元文明交流碰撞的结晶,让独一无二的文明交汇融合成为可能

敦煌莫高窟的价值,远不止于其无与伦比的艺术成就。当鲜卑贵族的供养像与西域胡商的形象比邻而立,梵语经文与汉文题记共存一窟,这正是丝路纽带所编织出的中华民族海纳百川的壮丽图景,是“华戎所交一都会”最辉煌的实物见证。它更是一部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与发展的视觉史诗,一座古代世界文明交流互鉴的永恒坐标。

作者简介:马啸云,西北民族大学中华民族共同体学院博士研究生,西北民族大学社会发展与中国式现代化研究中心(甘肃高校新型智库)助理研究员。刘 荣(通讯作者),西北民族大学中华民族共同体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西北民族大学社会发展与中国式现代化研究中心(甘肃高校新型智库)研究员。

来源:道中华

相关内容

原创 ...
巴厘岛的温暖回忆依然鲜活地留在马筱梅一家人的心中。9月12日,这位...
2025-09-14 15:12:40
北京长城游别踩雷!别选景区...
家人们,北京长城的壮丽景色谁能拒绝呢?可这旅游市场鱼龙混杂,一不小...
2025-09-14 15:12:15
四川五日游报价明细,5天跟...
「四川五日游,一张报价单就能解锁人间仙境」想要用超高性价比玩转川西...
2025-09-14 15:11:43
第一次去张家界旅游必看攻略...
张家界,这片大自然鬼斧神工雕琢的仙境,以其举世无双的石英砂岩峰林景...
2025-09-14 15:11:28
原创 ...
这里是刘小顺的旅行与生活研究所。 在山东这片历史厚重的土地上,曲...
2025-09-14 15:11:15
湖北十大名面
湖北,位于我国中部偏南,长江中游,那大家觉得湖北到底算南方还是北方...
2025-09-14 15:10:06
去阿勒泰逛一下
9月14日早上,看在新疆居住的书画家赵兴科老师在朋友群里发的《去阿...
2025-09-14 15:09:25
高明昌:到海里去
很早之前,海边村人碰头了,开口的第一句便是:到海里去哇?被问的人,...
2025-09-14 15:08:54
原创 ...
这里是刘小顺的旅行和生活研究所。 四川这片盘踞在我国西南腹地的土...
2025-09-14 15:08:17

热门资讯

原创 马... 巴厘岛的温暖回忆依然鲜活地留在马筱梅一家人的心中。9月12日,这位兼顾家庭与事业的女性在社交平台分享...
北京长城游别踩雷!别选景区 “... 家人们,北京长城的壮丽景色谁能拒绝呢?可这旅游市场鱼龙混杂,一不小心就踩雷,特别是那些景区“高价套票...
四川五日游报价明细,5天跟团费... 「四川五日游,一张报价单就能解锁人间仙境」想要用超高性价比玩转川西秘境?这条实测过的攻略把吃住行门票...
第一次去张家界旅游必看攻略,2... 张家界,这片大自然鬼斧神工雕琢的仙境,以其举世无双的石英砂岩峰林景观和原始次森林的生态奇观令人叹为观...
原创 山... 这里是刘小顺的旅行与生活研究所。 在山东这片历史厚重的土地上,曲阜以其独特的文化地位常被人们提及。...
湖北十大名面 湖北,位于我国中部偏南,长江中游,那大家觉得湖北到底算南方还是北方呢?湖北素有“鱼米之乡”的美誉,作...
去阿勒泰逛一下 9月14日早上,看在新疆居住的书画家赵兴科老师在朋友群里发的《去阿勒泰逛一下 》。秋风莲藕香,秋雨催...
高明昌:到海里去 很早之前,海边村人碰头了,开口的第一句便是:到海里去哇?被问的人,也从不转弯抹角,回答总是“去”,接...
原创 四... 这里是刘小顺的旅行和生活研究所。 四川这片盘踞在我国西南腹地的土地,向来是无数游客心中的“诗和远方...
原创 广... 这里是刘小顺的旅行与生活研究所。 前些日子我来到广州市白云区的著名景区白云山游玩,下山时无意间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