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到小说精彩处,弹出"看5秒广告解锁字数";追剧看到高燃情节时,被插播20秒广告。就是这短短几秒的广告,总让人觉得要看好久才结束!
但实际上我们没有感觉错,跟秒表对比下就能发现,很多广告的实际时间要比它显示的还要多上个1-2s。
图片来源网络
一、被拉长的倒计时背后,是广告主的"生存焦虑"
这种"时间魔术"其实是场无奈的博弈。某美妆品牌市场总监就跟我槽过:"现在用户注意力比金子还贵,30秒广告能完整看完的不足5%,很多人看到前3秒就划走。"
这就导致很多广告主不得不玩起“小心机”,也就是前面说的偷偷延长实际播放时间。就像超市试吃员总会多切一小块那样,广告主也在用"短时间甜头"诱惑用户多看一眼。
图片来源网络
二、当广告从"打扰"变成"福利":有鱼生活的破局之道
在用户与广告主的"猫鼠游戏"中,有鱼生活APP却走出了一条新路子,主打把传统广告的"单向输出"变成了"双向奔赴"。
在这里,用户每看完一条广告能获得奖励。像我一天就刷牙跟等地铁的时候看看广告,也能赚到1.2元,虽然不多但“蚊子肉也是肉”。还有小林,他说"以前刷到广告就像遇到红灯,现在在有鱼生活倒像是捡零钱。"
而对于广告主,这种模式解决了他们"有效触达"的痛点。像有个品牌在有鱼生活投放广告后,发现用户平均观看时长达到28秒,远高于行业平均的8秒,且点击购买率是传统渠道的3倍,品牌的声誉跟销售量都得到了改善。
图片来源网络
三、当广告成为"时间货币":一场正在发生的消费革命
有鱼生活的模式能跑通,是因为它重新定义了广告的价值。传统广告中,平台赚得盆满钵满,用户却要免费接受广告,这种交换是很不对等的。而在有鱼生活的框架下,广告变成了可量化的"时间货币":用户的时间值多少钱,由市场说了算。
这种变革正在引发连锁反应。像有的短视频平台已经开始测试"广告积分"功能,用户观看广告可兑换会员权益;外卖平台推出"看广告减配送费"活动,把广告变成省钱工具。当广告从"必要之恶"转变为"价值增量",用户就不会急着跳过,广告主也不必在倒计时上耍花招,整个行业终于摆脱了"互相伤害"的零和博弈。
图片来源网络
转载须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