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刷到一个视频,差点把我笑喷了。青海茶卡盐湖,有游客居然拎着大袋子,像搬家一样把盐湖的盐往家带!这操作,是把盐湖当自家仓库了吗?
视频里,大爷大妈提着袋子,边走边往袋子里铲盐,动作熟练得像是在自家后院收白菜。更绝的是,有人甚至推来小推车,盐袋子把车堆得像座小山。网友们纷纷调侃:“是准备回家开盐厂吗?”“盐厂看了都得流泪。”
说起茶卡盐湖,那可真是个美丽的地方,洁白的云朵与亮晶晶的盐粒相应成辉,盐到处都是,放眼望去望不到边,这游客看到那么多盐可能被惊到了,心想自己顺走一点不伤盐湖皮毛,丝毫没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有失公德心。景区内的小火车道旁的盐巴,你铲我也铲,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总有工作人员不时地进行着补充和铺填。
9月10日,极目新闻记者致电景区,工作人员哭笑不得地回应:“每天接待几万人,确实有极少数人这么干。这些盐没提纯,不能吃,想拿回家热敷倒是可以。”还贴心地表示,凭套票可以免费领食用盐。
网友们的评论简直比电视剧还热闹。有人怒批:“这是素质问题,景区应该加强管理。”但也有网友反驳:“景区既然允许拿一点,为什么不规定的更明确一点?”更有脑洞大开的网友调侃:“不如搞个扛盐比赛,看谁拿走一年的盐量,就给他发个'最佳偷盐奖’!”也有人幽默戏谑:“这人真会过日子,知道锅是铁打的,知道天天做饭离不了盐,顺点儿是点儿,省点钱还能买条蚊子腿打打牙祭。”
还有人翻出旧账:“记得之前有人花3万买日本岩盐,结果发现产地是河南,这波操作异曲同工。”“大老远带回家又不会吃,不是白忙活了?”有人接话:“盐湖的盐能热敷,扛回去泡脚总行吧?”甚至有人调侃:“这盐带回去腌咸菜,估计能咸到邻居家。”
景区工作人员介绍,铺路的盐是未加工的青盐,可以加热后装袋热敷,缓解关节疼痛。但直接食用的话,杂质多,对身体不好。盐湖内的盐同样如此,虽然颜色好看,但不能直接吃。如果真的需要盐,景区店铺里有各种精制盐,腌菜、炒菜的都有,价格从1块到几十块不等。最划算的是,买套票还能免费领一袋。
记者查询线上网店发现,4袋320克的藏青盐售价24元,平均一袋6元。而景区免费送的盐,品质一点不差。网友们纷纷表示:“免费的不香吗?铲盐的时间还不如拍几张美照。”
茶卡盐湖,藏语意为“盐池”,蒙古语“达布逊淖尔”,也就是青盐的海。这里不仅是国家AAAA级景区,还是中国首个绿色食用盐生产基地。青盐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西汉,《汉书》中就有记载。如今,青盐不仅用于食用,还衍生出牙膏、热敷包、盐雕等文创产品。
景区内的盐雕艺术群,用5800吨盐打造而成,堪称世界一绝。还有“天空之镜”的美景,吸引无数游客前来打卡。但近年来,景区的商业化问题也备受争议。有游客吐槽:“门票60元,小火车100元,摆渡车30元,一趟下来钱包瘪了。能带回点免费的盐也算回点本。”
这事儿挺有意思。游客想占便宜,景区想赚钱,结果闹出这么一出乌龙。其实,出门旅游,开心最重要,但也要遵守规则。盐湖的美,不是用盐袋子能装走的。希望大家下次去,多拍美照,少扛盐袋。
对于景区来说,也该反思一下。既然允许游客拿一点盐做纪念,不如明确规定数量,避免争议。同时,优化服务,减少不必要的消费项目,让游客真正享受旅行。毕竟,口碑好了,游客才会再来。
最后,提醒各位“盐耗子”们:盐湖的盐虽然多,但也要手下留情。保护好这片“天空之镜”,让更多人能欣赏到它的美,才是真正的功德无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