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文旅业发展,许多景区都会将重心放在硬件设施的打造上,认为精良的硬件就是吸引游客的 “制胜法宝”。不得不说,早些年这是可行的。但目前景区越来越同质化,各地千篇一律的青石板路、灯笼、建筑、小吃摊……很多项目门庭冷落,没多少客流。
反观一些“貌不惊人”的景区,凭借常变常新的运营能力和良好的口碑,实现了长期稳定增长的运营。这其中的差异,关键不在于硬件的豪华程度,而在于景区的运营能力。
当代游客,尤其是年轻一代,追求的不是“到此一游”式的观光,而是沉浸式、个性化、有温度的旅游体验。他们渴望的是与目的地产生情感连接,希望在旅途中获得独特的故事、记忆与共鸣。而这些,是重建筑和设施无法直接提供的,必须依靠景区运营来实现。
运营,是让景区的灵魂,其贯穿于景区的策划、建设、营销、服务、活动策划、品牌塑造、游客管理等各个环节。一个优秀的运营团队,能够分析出游客需求,且围绕核心文化IP进行内容创新,设计出有吸引力的互动体验项目。
沉浸式讲好IP故事,持续制造话题热度;更能在日常运营中不断收集反馈、优化流程,实现常变常新。例如锦上添花文旅集团在全国各地打造的22座“轻资产不夜城”,如南宁之夜、象州梦幻夜、青岛明月山海间等。
南宁之夜
明月山海间
象州梦幻夜
这些“轻资产不夜城”都拥有属于自己的特色主题文化,并通过灯光秀、艺术装置、雕塑等方式,将城市的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等元素融入建筑设计中,形成了“一城一味,一文一韵”的独特景观。
项目可以根据季节、节日推出特色表演,如:春季的"百花节"绽放生机,夏季"泼水节"清凉一夏,秋季"汉服节"古韵悠长,冬季"花火节"璀璨夺目。众多应时而变的主题演绎,真正实现了"四季有节庆,时时皆精彩"的运营理念。
众多“轻资产不夜城”,凭借出色的运营能力和沉浸式体验,迅速成为当地的文旅新地标。在“轻资产不夜城”中不仅能逛、能吃、能拍照,更能与NPC互动、感受故事、收获情绪价值。
正是这种有温度、有体验、有共鸣的夜游新文旅,让南宁之夜,青岛明月山海间双双突破2000万客流。
所以说,未来的文旅,不是“比谁建得大、建得贵”,而是“比谁运营得好、体验佳”。我们要转变思维,以“运营思维”来建设,将运营前置,贯穿项目全生命周期。这样才能打造出真正有温度、有故事、有生命力的文旅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