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世上,总有人喜欢把城市贴上标签,说哪里最体面,哪里最包容,哪里又最适合生活。听得久了,仿佛这些字眼就成了评判一座城的尺度。广州,常常被人称作是“最低调务实”的一线城,“最宜居”又“最宽容”。乍一听,言之凿凿,像是颇有几分道理。可对初来乍到的我而言,那时这些名目,不过是空洞的套话罢了。
我心里琢磨:一线城市不都能生活吗?只不过是看你自己适不适应罢了。至于包容,哪里的人口不杂七杂八?只要有外来人,自然也就有了包容。可话虽如此,广州到底与别处不同,我是后来才慢慢明白的。
记得刚搬来没多久,有朋友请我吃饭。我说,我不要什么商场里灯火辉煌的大餐厅,我要寻那地道的市井小吃,最好能油腻些、破败些,才算真滋味。朋友果然领我去了城中村,海鲜烧烤的路边摊,桌子摇摇晃晃,椅子勉强支撑,脚边是污水与垃圾,空气里混杂着炭火与咸腥。可食材新鲜得很,味道也硬气,便让我心满意足。
就在我们埋头啃蟹、抠虾之际,我瞧见隔壁桌两位大哥:一个人殷勤地剥虾,递到另一个人口中。我忍不住同朋友低声说笑:在这样的破摊子上,还要别人伺候着吃,这不是装腔作势么?
然而,当两人吃罢离去,我才知道自己目光短浅。他们径直走向不远处停着的豪车——那是劳斯莱斯。剥虾的,原来是司机;被伺候的,便是老板。豪车车门被恭敬推开,车灯一闪,我竟愣在那里:广州的老板,竟能与我一样,蹲坐在污水边的小桌子上,啃着烤虾?
我问朋友,这不奇怪吗?在别的地方,有身份的人怕是要让司机打包带走,怎会与我们同坐路边。朋友却摇头笑了:海鲜烧烤岂能打包?味道一走样,便什么也不是。只有坐在那破桌边,才能吃出真滋味。至于车、身份,广州人少有人在意,你看见的“违和”,在他们眼里,不过寻常。豪车与电驴,金表与汗衫,司机与朋友,路边摊与五星级餐厅,在这座城里,并非对立的两极,而是同样的日常。
甚至,朋友还说,下次那老板或许嫌车太大,不好停车,就自己骑电动车过来了。说不准,烤摊的老板,腰包比开劳斯莱斯的还要鼓。
这件小事,已过去许久,可在我心中却一直沉甸甸的。直到那时,我才真切体会到,广州人所谓的“包容”,不是一句虚浮的标语,而是深入骨髓的生活态度。你开豪车,我坐公交,你有司机,我有兄弟,可我们能在同一张桌子前,吃着一样的烤虾,谈着一样的生活。
或许,这就是广州吧——一座让人放下戒心,轻松活出自己的城市。愿你我都能在这样的城市,找到属于自己的安稳与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