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本该是让人歇一口气的日子。可若只是躺在床上,虚度时光,那未免俗气。于是,我终于鼓起劲,去了那久在心头,却迟迟未能成行的翔安香山。听说那里有花海,五十亩紫色的马鞭草正盛放。心里想着,若不去瞧上一眼,怕是要留下遗憾。
香山之名,早在厦门人心中流传已久。古寺、古松、古榕,田园风光与民俗,皆为其招牌。只是这地方偏在远方,交通不便,仿佛与世隔绝。岛内名胜游遍,却始终没踏上这片郊野公园的土地。六月初的小长假,终于让我下了决心,哪怕舟车劳顿,也要登门一探。
行程并不轻快。从沙坡尾走到西村车站,光是等车便耗去半小时。搭上759路,一路摇摇晃晃至翔安东园,已过七十分钟。接着看着手机导航,又步行四五公里,花了整整一个时辰,才见到香山的大门。此刻心中暗想,这门槛未免太高,倒让人倍感珍惜。
进了景区,先在游客服务中心补了些干粮和水。物价倒是让人惊讶,三根香肠才十块,若在岛内的景区,怕是翻倍。随即便开始游览。文化广场附近,朱文公祠、香炉广场,香山岩寺,都一一走过,还拜见了黑面清水祖师。再循路而上,到达最高点“望金门”,一览海天,远处大嶝与小嶝,风光尽收眼底。
下山时,又偶然寻到朱熹的“真隐处”碑刻。那地方偏僻,石刻孤立,竟还是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实在让人惊讶。最后回到广场,直奔花海。五十亩紫色花浪,在风中摇曳,似无声的潮水。人若走进其中,恍如误入异国的薰衣草庄园。现场布置了风车、雕塑与花境,倒添了几分浪漫。
再沿小道走过,引胜亭、忠义石、亲子乐园、狮球石,古城楼与石窟。虽然一号石窟和“翔安赋”未曾寻得,但此番游历,已算不虚此行。只是美中不足,也有三点。
第一,交通不便。香山没有直达的旅游公交,从车站走到景区,需一小时。虽说南门有电瓶摆渡车,但路上没有任何提示,站点寒酸,也无票价与线路说明。相比海沧天竺山地铁直达的便利,香山确实落了下风。
第二,南门口的毛毛虫,着实让人心惊。树上、枝头、地面皆是,还悬丝半空。大人小孩走过,不慎便会迎面撞上。小朋友一路尖叫,行人也常被吓得花容失色。省级景区若让此景常驻,未免煞风景。
第三,景点标识模糊。虽说景区多处立有指示牌,但有些关键处却缺失。比如“真隐处”旁的岔路,若无耐心,极易迷路。一号石窟与“翔安赋”亦是难寻。若能完善路线,细化标识,游客的体验必然更佳。
香山花海的美,足以抚平长途跋涉的劳累。那紫色的波浪,也让人心生希望。只是再美的风景,若因交通、细节而减色,终究可惜。愿景区能汲取游客的心声,修正不足,使这片花海不止惊艳一时,而能长久地吸引四方来客。
愿来此的游人,都能在漫山花影与古寺钟声中,寻得片刻安宁。愿我们在奔波劳累的人生途中,也能常常停下脚步,赏花看景,心生欢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