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朝大海的厦门,如何用863万游客刷新文旅天花板?
创始人
2025-05-15 06:04:29
0

怎么说呢,如果你今年"五一"还没去过厦门,可能真的错过了一场现象级的城市狂欢。白城沙滩上比基尼与汉服齐飞,中山路的奶茶店排队拐了三个弯,就连本地人私藏的集美鳌园都突然冒出无数举着自拍杆的年轻人——这座海岛城市用863.55万游客、102.76亿旅游收入的成绩单,把"网红城市"玩出了新高度。

‌当闽南古早味撞上赛博朋克‌

你绝对想不到,在鼓浪屿听舒婷朗诵《致橡树》的文艺青年,转头就冲进了全国首个闽南幻境主题景区。那个叫"屿见闽南·时光幻境"的沉浸式项目,公测门票两万张15分钟抢光,连央视都跑来拍了三天。老厦门人可能都懵了:咱厝的红砖古厝怎么突然会发光了?但游客就吃这套——在XR技术里穿越百年中山路,转头又能蹲在八市门口啃土笋冻,这种魔幻现实主义体验,大概只有厦门能无缝切换。

话说回来,真正的爆点还在"演艺经济"。每天500多场演出是什么概念?相当于你从闽南大戏院看完《只此青绿》,步行十分钟就能撞见街头艺人用南音唱《孤勇者》。更别说苏迪曼杯羽毛球赛期间,整个体育中心周边变成巨型派对现场,德国游客举着啤酒学闽南话加油的场面,你懂的,直接冲上CGTN十五分钟专题报道。

‌那些让年轻人住下来的小心机‌

过夜游客里70%是40岁以下,这数据可太有意思了。厦门文旅局绝对深谙"Z世代"心理:在金沙书院搞中式婚典体验,小姐姐们穿着汉服打卡能领限定奶茶;科技馆突然搬来《大鲸家族》全球首展,亲子家庭和网红博主神奇地同框了;甚至同安古城的龙舟赛都玩起电音DJ,老外划着桨板突然开始蹦迪——这种混搭风,搁别的城市可能违和,在厦门反而成了理所当然。

对了突然想起,中山路单日客流破纪录那天,我亲眼看见保洁阿姨用闽南语劝游客:"少年家(年轻人)慢慢行,肉粽永远在锅里等你。"这种烟火气才是终极必杀技吧?数据显示过夜游客人均消费2423元,但更多人记住的可能是"幸福开厦门"送出的25000杯奶茶,或是民宿老板偷偷多塞的那包鼓浪屿馅饼。

‌国际游客的闽南语速成班‌

要说最意外的,还是入境游暴涨17.4%这事。在"屿见闽南"景区,我遇到过法国姑娘坚持要用闽南语买汉服,发音比某些本地"阿北仔"(外地人)还标准。240小时过境免签政策真是神助攻,意大利游客拖着行李箱直奔翔安香山拍日落,俄罗斯诗人挤在沙坡尾小酒馆写十四行诗——他们可能分不清土楼和古厝的区别,但绝对记住了"厦门三步一演唱会,五步一摄影展"的文艺浓度。

金门航线更夸张,"小三通"客流翻倍增长。很多台湾游客特意绕道厦门就为参加"百年中山路"活动,在非遗市集上看到漳州布袋戏和台北歌仔戏同台,激动得当场录视频传给老家阿嬷。这种文化共鸣,或许比任何宣传片都管用。

‌本地人偷偷分享的隐藏副本‌

其实厦门最魔幻的,是连本地人都开始重新发现这座城市。黄厝沙滩凌晨四点的日出音乐会,原本是文艺青年的秘密基地,现在变成全民打卡点;集美大社那些破旧老厂房,突然进驻了咖啡烘焙工坊和剧本杀店;就连最市井的吴再添小吃店,老板都学会在抖音直播包烧肉粽了——怎么说呢,当游客和居民共享同一份快乐时,所谓的"旅游旺季"反而成了整座城市的嘉年华。

站在2025年回看,厦门这次"五一"爆火或许早有预兆。当别的城市还在卷景区门票打折时,他们早把整座岛变成开放式主题乐园。从央视《新闻联播》19次报道,到小红书千万级话题曝光,最打动人的始终是那个画面:夕阳下,白城沙滩上穿婚纱的新娘、玩飞盘的大学生和写生的老艺术家,共享着同一片被凤凰花染红的海浪。

相关内容

行游WEEKLY|新疆伊犁...
封面新闻记者 郭可欣 李雪丹 张旋01新疆伊犁携冬日体验抵蓉 邀客...
2025-11-07 06:01:06
秀我中国|汾河岸畔波斯菊绚...
  深秋时节,山西襄汾汾河岸畔,种植波斯菊100余万株,粉白紫相间...
2025-11-06 22:31:17
拒绝“千冰一面” 牡丹江三...
  黑龙江网讯(记者 贾博)“在全国冰雪旅游蓬勃发展背景下,牡丹江...
2025-11-06 21:00:42
你准备好去哪玩了吗?“最长...
央视网消息:11月4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2026年部分节假日...
2025-11-06 16:00:47
北京工业旅游示范点增至30...
昨日,由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主办的“北京市工业...
2025-11-06 06:00:18
云中河的冬日温柔之约:“绒...
来源:忻州云中河温泉旅游度假区
2025-11-05 21:01:50
悉尼:蓝花楹盛开 悉尼:蓝...
11月5日,在澳大利亚悉尼,人们在蓝花楹环绕下的海滩边休息。新华社...
2025-11-05 16:31:02
跟着镜头看江西气象③|为何...
来源:工人日报客户端在江西省抚州市资溪县,流传着这样一句俗语:“来...
2025-11-05 15:30:37
沿着黄河遇见海|古桑文化、...
编者按:由山东省委网信办、山东省自然资源厅、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国...
2025-11-05 10:00:53

热门资讯

行游WEEKLY|新疆伊犁携冬... 封面新闻记者 郭可欣 李雪丹 张旋01新疆伊犁携冬日体验抵蓉 邀客共赴“冰雪胜境”近日,新疆伊犁冬季...
秀我中国|汾河岸畔波斯菊绚烂绽...   深秋时节,山西襄汾汾河岸畔,种植波斯菊100余万株,粉白紫相间的波斯菊花沿河岸铺展,河水绿植相映...
拒绝“千冰一面” 牡丹江三重布...   黑龙江网讯(记者 贾博)“在全国冰雪旅游蓬勃发展背景下,牡丹江将如何进一步深耕自身独特的冰雪文化...
你准备好去哪玩了吗?“最长”春... 央视网消息:11月4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2026年部分节假日安排的通知》,2月15日(农历腊月...
北京工业旅游示范点增至30家 ... 昨日,由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主办的“北京市工业旅游示范点资源推介活动”举行,活动...
云中河的冬日温柔之约:“绒暖草... 来源:忻州云中河温泉旅游度假区
悉尼:蓝花楹盛开 悉尼:蓝花楹... 11月5日,在澳大利亚悉尼,人们在蓝花楹环绕下的海滩边休息。新华社记者 马平 摄11月5日,在澳大利...
跟着镜头看江西气象③|为何说来... 来源:工人日报客户端在江西省抚州市资溪县,流传着这样一句俗语:“来大觉(jué)山睡大觉(jiào)...
沿着黄河遇见海|古桑文化、影视... 编者按:由山东省委网信办、山东省自然资源厅、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国家税务总局山东省税务局、山东黄河河...
破界!“黑神话:悟空”重装上阵... 太原古县城,近来因一场展览,迎来了专程奔赴的客流!11月1日,「黑神话:悟空」遇见山西——古建数字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