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
苍山叠翠,洱海流云,大理的山水间正书写着一场传统与创新的对话。从白族院落里的袅袅茶香到洱海畔的日出咖啡,从非遗工坊的指尖艺术到康养旅居的诗意栖居,民宿不仅是一扇窗,更是一座桥——连接着千年古城的文化肌理与现代旅游的澎湃活力。
近年来,大理市用制度创新破解发展之困,以监管升级守护市场清流,从“多材料、多环节、多处跑”到“一站式服务”的效能跃升,从“野蛮生长”到“星级护航”的品质进阶,从数字赋能到“民宿+”多元业态的智慧蝶变,探索着规范与活力共生的密码。
大理融媒开设【“宿”造大理】专栏,带你走进苍洱大地上的民宿革新现场,看“建得好”的服务如何让诗意落地,观“管得住”的智慧怎样守护诗与远方,探“放得活”的创意何以点亮文旅星辰,一同解码民宿经济的“大理样本”,见证民宿蝶变启新程。今日推出《中和村:旅居者的艺术乌托邦》。
大理镇中和村
是苍山脚下的一个自然村落
这里紧邻大理古城
背靠苍山中和峰
自然资源丰富
目之所及
盎然绿意
2023年,中和村被列为大理州“艺术家第二居所”试点村,这个原住村民仅有600余人的小村落,如今已吸引1000多名长期旅居的“新大理人”,其中包括100余位国内知名艺术家,涵盖绘画、设计、影视、音乐等多个艺术领域。
漫步中和村,青石板路上流淌着浓浓诗意:中和回响音乐空间里,原创音乐与白族调即兴碰撞,奏响独特旋律;云工开物工坊中,邓虎藏正以金缮技艺修复古瓷,将残缺之美融入现代生活;中和陶器工作室的土窑旁,村民与艺术家共同拉坯,传统技艺在创新中焕发新生……目前,中和村内已建成6间艺术工坊、53院精品民宿,日益浓厚的艺术氛围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前来开启旅居生活。
中和回响音乐工作室
云工开物工坊
杜逵
中和村第六党支部支委委员
2015年起,中和村因地制宜,通过盘活闲置院落、引入艺术人才,探索出了一条“艺术+村落”的振兴之路。2020年,中和村与大理大学艺术学院等高校建立“村院”合作机制,将村内资源与院校人才优势深度结合,筑巢引凤,为旅居驻留的艺术家提供良好平台。
一系列品牌化艺术活动已成为中和村亮眼的文化名片:连续举办多届的“西南丝路艺术集市”“二十四节气火塘诗歌会”“中和村兰花赏花会”“农民书画家作品展”等艺术活动,让中和村逐渐发展为集美术馆、国际艺术家园区、创意产业孵化基地于一体的文旅综合体,多元文化业态在此蓬勃生长。
当艺术融入乡土,当传统焕发新生,中和村,这个苍山脚下的艺术聚落,正敞开怀抱迎接更多“新大理人”安家落户,朝着“宜居、宜游、宜养”的艺术村落目标不断靠近。
记者:施滢 赵正银
编辑:陈琳玲
值周:张辉 胡亚玲
主编:李胜
生态环保普法宣传小知识(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海保护管理条例)
第二章 保护管理职责
第十六条 洱海保护管理范围内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在本行政区域内履行洱海保护管理的下列职责:
(一)落实洱海保护治理的计划和措施;
(二)具体落实洱海保护治理方案、入湖河道污染治理年度计划,组织完成河段综合环境控制目标任务;
(三)控制面源污染和洱海沿岸污染源;
(四)按规定处置农村生活、生产垃圾以及其他固体废弃物;
(五)承担入湖河道、沟渠、滩地、库塘的日常保洁和管护工作;
(六)开展洱海保护治理日常巡查检查,制止并协助查处违法行为,做好相关行政执法工作;
(七)法律法规和自治州人民政府规定的其他职责。
洱海保护管理范围内的村(居)民委员会和村(居)民小组协同做好洱海保护管理的相关工作。
下一篇:广元美食攻略全收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