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张宇宁
近年来,随着城市更新的不断加速,一大批闲置工业遗产转型文旅项目,成为新的文旅体验、消费场景。最近,山东两家老厂房改造景区集中上新,为文旅市场再添新活力。
7月19日晚,乐陵又一座文旅新地标——拾光7080S沉浸式街区正式亮相。街区由善化桥棉厂旧址改造而成,在上世纪曾经见证了乐陵棉花产业的高光时刻。开园当晚,盛大的烟花绽放,无数市民游客来到现场,见证着这一工业遗产的华丽转身。
乐陵拾光7080S街区开业。图源:文旅乐陵
无独有偶,7月12日,前身为“山东人民印刷厂(代号709)”,占地面积123亩,总建筑面积4.4万平方米的济南莱芜709文化产业园正式开园。
山东人民印刷厂旧址是"三线建设"时期重要的工业遗产代表,也是山东现存最完整的三线工业遗产,曾承担战备印刷任务,四大名著、第四套人民币、中小学教材、山东高考试卷都曾在这里印刷,承载着厚重的红色与工业记忆。
莱芜709文化产业园。图源:莱芜文旅
记者观察,此前,老厂房景区化改造的主要思路是对原址建筑进行翻新,并重新进行新的主题定位及业态焕新,如济南成丰面粉厂改造成为1922电竞新媒体产业园,转型为新兴文化产业载体。而此次上新的两个景区则“修旧如旧”,将主题瞄准过去,通过大量挖掘、展示厂区文化,打造独特的“时光穿越”体验。
乐陵拾光7080S街区1:1还原70至80年代的国营棉厂风貌,打造主街区、工厂区、生活区等八大主题区域。游客可穿上年代感服装,在复古场景内拍照打卡;可在“工厂迪厅”内听老歌,跳一支迪斯科;也可将自己中意的怀旧文创带回家。
为了让游客更加“入戏”,乐陵拾光7080S街区还打造了《棉厂的故事》沉浸式体验项目,设计出四条沉浸式体验路线。游客入场时可以选择一个80年代职工工种,通过与NPC深度互动、使用复古道具等方式,第一人称感受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
乐陵拾光7080S街区。图源:文旅乐陵
莱芜709文化产业园也大量保留原址原貌,园区内的小三线纪念馆,全景再现了山东人民印刷厂的峥嵘岁月,也是园区的历史文化“心脏”。
小三线纪念馆。图源:山乡集团
园区依托时代记忆,打造了一系列沉浸式的玩法。游客在园区内可以领取“厂区工作证”、换上“军便服”、兑换“老票证”,走进东方红饭店、红星照相馆、大众理发店、供销社等怀旧场景。走在其中,游客可化身“三线建设青年”,体验骑二八大杠、篮球赛等,还可按照时间动态体验“劳动竞赛动员会”“学校考试”“露天电影”等情景。整个园区就是一个“永不落幕的三线剧场”,引发“新老游客”的强烈共鸣。
莱芜709文化产业园内的怀旧场景。图源:山乡集团
实际上,从大量商场入驻的“童年零食铺”、越来越多复古街区开业可以看到,近年来“怀旧经济”因人们的“情怀溢价”不断升温。而将怀旧与文旅融合的“怀旧文旅”,则在这个游客普遍追求情感共鸣的时代迎来广阔发展空间;同时,老厂房激发了年轻人的好奇心和父辈的青春记忆,实现了跨越代际的新消费图景。
但“怀旧文旅”绝不是简单复制。有业内人士指出,“怀旧文旅”核心竞争力在于对集体记忆的系统性挖掘与场景化转译。记者观察,山东两个新园区均立足于工业遗产,深度挖掘内在文化,注入新的业态与玩法,将一个时代的记忆转化为独特的文旅体验、消费场景,也为未来旧厂房活化利用提供了新的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