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当代美术馆
2025年度大展
“登临出世界”
对公众开放
本次展览由敦煌当代美术馆携手甘肃省博物馆联合主办,汇集甘肃简牍博物馆、武威市博物馆、敦煌市博物馆、瓜州县博物馆、重庆宝林博物馆等文博机构的珍贵藏品,并与大英图书馆、IDP国际敦煌项目等海内外平台展开合作。
展览以“塔”为探究焦点,围绕“空间、仪式、文学”三大关键词,依循古丝绸之路,汇聚了自东汉至元代跨越千年的20余件珍贵文物,以及来自20余位当代创作者的精彩佳作,从历史现场、建筑式样、文学意象与视觉艺术等多学科视角,展开对塔的多元观察与理解。
塔,作为一种独特的建筑类型,其形态与意涵在文化与技术的碰撞中发展变革。展览以“浮图、塔林、天宫、地宫、世界之轴”五大章节循序展开,邀请观者登临其中,探寻塔的开放意义。
浮图
浮图系梵语音译,也译作“浮屠”“佛图”。展览,从一枚“邀请函”的故事开始,它出土自敦煌地区汉代驿站遗址,是“浮屠”在中国的先声。
中国美术学院教授、艺术家郑靖以《映心》回应莫高窟藏经洞出土的敦煌遗书《宝塔心经》。
塔林
塔林是过去之塔与现在之塔的集合,是具形之塔与塔之影像的集合,是已然存在之塔与尚未建成之塔的集合,也是精神之塔与物质之塔的集合。
艺术家林舒拍摄的定州开元寺塔、泛舟禅师塔等影像之塔,与文物陈列柜中的实物之塔彼此观照。
瓜州县博物馆镇馆之宝《象牙造像》是值得仔细品赏的一座实物宝塔,本次展出的是由北京工艺美术研究院象牙雕刻大师赵德兴于1984年依原件复制的唯一作品。
天宫
天宫,指佛塔高处或顶端的储藏空间,亦指佛教垂直宇宙模型中的天人居所。登上二层,是想象的“天宫”。这里存有文物与画卷,存有从画卷中推演出的缩微的塔;也存有古代经卷,和一些经卷的当代“译本”。
张翀则围绕壁画图像与历史叙事展开实验,融合华盖与圆光意象,将佛教哲思与现代媒介语言交织,以动态装置《大雁》构建一场关于“相”的视觉禅辩。
多媒体艺术团队Funes以《登临送目》为题,将大量唐代佛塔珍贵的高空视角数据转化为观展体验,让如今因保护文物、无法亲身登塔的观众也能“登高远望”,一瞰塔周的山水格局。
地宫
在这个远超庙宇佛塔大小的函室里,存放着见证丝路文明的诸多文物。同时,作家与艺术家们以塔为题,也在这里存入自己的新作。它是文字与文物对话的现场,也是历史的房间。
作家马伯庸为此次展览特别创作了诗作《庆州白塔咏》,回应家乡赤峰的地景记忆与精神意象;策展团队特邀书法家鲁大东,以书法与篆刻再造此诗,提示观者对于文字的视觉阅读路径。
世界之轴
世界之轴指世界的中心,是人类为混沌宇宙建立秩序的核心坐标。从某种意义上说来,世界之轴无处不在,它是一切事物的轴心。
艺术家邬建安的雕塑《白日梦的森林》受汉代摇钱树的启发,巧妙呼应着从重庆宝林博物馆远道而来的东汉摇钱树。
艺术家梁绍基的《天庭》构建起一处庄严的仪式现场,借鉴蚕体丝腺,融合仿生、建筑与宗教意象,唤起对生命存在的深层感知。
展览日期:即日起—2026年3月20日
地址:敦煌当代美术馆(杨浦区长阳创谷南三号楼)
参展艺术家:btr、班宇、Funes、侯雨岑、韩今谅、Isa Melsheimer(德国)、刘毅、梁绍基、鲁大东、林舒、马良、马伯庸、邬建安、殷漪、王子耕、于朕、郑靖、郑闻卿、周真如、张佳晶、张子岳、张翀
点击下图,一键召唤“沪小游”
资料:敦煌当代美术馆
编辑:六一
上一篇:四川阿坝:九顶山风景如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