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的弄堂里,时光仿佛被揉进了柴米油盐的琐碎中,而那一道红烧鲫鱼,便是这烟火气里最鲜活的注脚。
清晨,弄堂口的水产摊前,活蹦乱跳的鲫鱼在木盆里溅起朵朵水花。老上海们熟练地挑选着,眼神里满是对新鲜食材的执着。买回鲫鱼,刮鳞、去内脏、洗净,动作一气呵成,这是弄堂人家开启美食之旅的前奏。
厨房里,一口黑铁锅架在煤炉上,火苗舔着锅底,发出滋滋的声响。油热后,鲫鱼下锅,瞬间炸出“噼里啪啦”的欢快节奏,鱼皮在高温下迅速变得金黄酥脆。接着,葱姜蒜入锅,爆出浓郁的香味,那是上海人熟悉的家的味道。再加入酱油、糖、料酒,轻轻翻炒,让每一丝鱼肉都裹上浓郁的酱汁。随后,添上一碗清水,盖上锅盖,小火慢炖。
随着时间推移,锅里的汤汁渐渐变得浓稠,咕嘟咕嘟地冒着泡,仿佛在诉说着弄堂里的家长里短。那香气,顺着弄堂的石板路,悠悠地飘散开来,引得邻居们纷纷探头,笑着打趣:“今朝又烧红烧鲫鱼啦,香得来!”
当红烧鲫鱼端上桌,热气腾腾,鱼肉鲜嫩,酱汁浓郁。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夹起一块鱼肉,放入口中,那满足的神情,是对这道菜最好的赞美。弄堂里的生活,或许没有山珍海味的奢华,但这一道红烧鲫鱼,却承载着邻里间的温情、家人的关爱,是上海弄堂烟火气里最温暖、最动人的篇章。
上一篇:运城盐湖景区发布暑期游玩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