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时节,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的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游客如织。
7月16日,来自广东的游客景晓慧和家人刚结束在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的参观,就被景区出口热闹的农副产品展销活动吸引。
在一排大秦风格的移动展销亭内,古香古色的货架上陈列着应季水果、非遗产品、鲜果加工品等60余种特色农产品,吸引不少游客驻足购买。
“产品包装上不仅有秦腔脸谱、唐风纹样等元素,还有‘兵马俑手持石榴’图案,非常好看。”景晓慧拿起一瓶石榴汁仔细端详。在她看来,临潼区让文化给农产品赋值,将产品定位于消费性文旅伴手礼,让本地农副产品成为了“可带走的临潼名片”。
临潼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旅游资源丰富,拥有兵马俑和华清宫两个世界级文旅IP。不止于此,临潼区同时还是农业大区,粮食、蔬菜、奶畜为当地主导农业产业,石榴、番茄制种、淡水龙虾养殖为特色农业产业。
为破解产销信息不对称难题,助力农特产品拓宽市场销路,日前,临潼区农业农村局、临潼区文化和旅游体育局、临潼区秦文化旅游区管委会等部门携手西安君傲文旅发展有限公司在兵马俑商业街区开展集临潼特色农副产品展示、推广、销售和文化体验为一体的展销试点工作。
展销现场负责人孟萌萌介绍,近期,乳制品每日销量近100箱、非遗手工艺品约300件、石榴深加工产品超500瓶,西瓜、水蜜桃等本地生鲜水果更是日销1000斤以上。这不仅提升了临潼特色农副产品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更为其拓宽销路搭建了新平台。
“今年春节,我们首次尝试在兵马俑周边开展‘免费品石榴汁,享临潼好味道’活动,向海内外游客赠送1万多瓶临潼石榴汁,就是希望让更多人了解临潼石榴的品质与背后的文化内涵。”作为临潼区石榴全产业链“链主”企业,西安丹若尔石榴酒业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王力表示,此次多部门联合在主要景区外围开展的展销试点工作,不仅为公司的石榴饮品开辟了销售新渠道,更直接提升了石榴产业的附加值,促进了果农增收。
展销区除销售特色农副产品外,还设置了游客休息区、直播助农区、宣传推广区。
游客休息区采用“文化沉浸+体验消费”模式,设有“动态免费品尝”“面食DIY”“农产品推荐官互动”等环节,将临潼千年农耕文化转化为可品尝、可触摸、可带走的旅游体验,既延长了游客停留时间,更让农副产品从“商品”升华为“值得分享的文化记忆”。
直播助农区依托直播电商技术搭建“云端展销”平台,邀请网红达人、农户主播开展产品溯源直播。
宣传推广区通过多媒体设备循环播放宣传片,设置文化展板,结合人工讲解、趣味问答互动等形式,系统展示临潼农耕文明历史、农产品生长溯源情况及产业发展成果,使展销点成为地域文化传播的窗口。
“我们瞄准‘文旅流量变现’目标,依托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年超千万的客流量,通过街区运营吸引国内外游客关注,提升临潼特色农副产品的知名度,助力相关产业发展。”西安君傲文旅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王坚介绍,展销区聚焦农副产品展示交易核心职能,通过标准化展位陈列、产销对接会等形式,在展示销售临潼石榴、火晶柿子等地理标志产品及非遗手工艺品的同时,打通“农户—企业—消费者”链条,构建农产品高效流通通道,进而实现价值提升,夯实助农增收基础。
据悉,临潼区将依托旅游资源优势,加快推动农副产品进景区,拓展销售渠道,提升品牌形象,助推当地农业高质量发展。除在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景区试点外,当地有关部门还将按照“文化属性匹配度”,扩大农副产品展示销售试点范围,梯度进驻区内其他景区景点,逐步形成“一景区一爆品、一季节一主题”的展销生态,让景区销售点成为宣传临潼农耕文化的“活窗口”。(记 者:王三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