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摄影:莫国良
住宿呼和浩特,睡到自然醒早餐后,坐上地铁2号线在科技城倒车公交103路,全程大约在1个小时就到了敕勒川景区南门。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首《敕勒歌》无人不知。其实歌词中的敕勒川范围很大,只要是阴山南北山脚下的广袤草原都可以称之为敕勒川,由于阴山东山脉西跨度有1000公里,阴山南北的地理环境也不一致。由此造就了阴山脚下的敕勒川的草原差异很大。一般来说,如今的阴山南北可以划分成山南为农耕区,山北为牧业区。
这次草原之行也是有缘游览了呼和浩特境内阴山南骊的敕勒川。这片草原区域,也是几年前政府为了执行“退耕还草”号召,由此形成了现在规模的草地。那么这片新建的草原与《敕勒歌》里的描绘的有啥差异呢?让我们一起走进现代版的敕勒川。
◆敕勒川,阴山下
走进景区,七月下旬的草原早就被满山遍野的野花覆盖,一眼望去,绿油油的草甸上镶嵌了一坨坨的黄、绿、红之间仿佛就像是画家笔下的油画,让人目不暇接。
这个季节的草原也是最美的季节,由此也是引来了很多游客拍照打卡,满地的俊男靓女也是变成了风吹草地见俊男靓女的风景线。
远眺阴山,山巅之上随着云动漂浮,时而白雾缥缈在山坳之间流动;时而又是白云笼罩,隐匿着大山深处的神秘让人想想。纵观整条阴山山脉,仿佛就像是一条巨龙蛰伏在青草地上,连绵起伏望不到尽头。
阴山与草地之间,镶嵌着一座座大型的白色蒙古包建筑群,仿佛像是一只只龙爪深深地镶嵌在青草地上,随时腾空而起。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漫步至草原的中央,仰卧在青草地上,泥土的清香侵入至身上的每处角落。仰望上苍天空仿佛就像一块色彩斑斓的幕布笼盖在四周的地平线上。
夏日草原的天,也是孩子的脸说变就变。那块巨大的天幕仿佛又像是着了魔似的风起云涌变幻着她的莫测的色彩。时而蓝天白云,时而红云翻滚,时而又飘起了淅淅沥沥的细雨,使得翠绿的草地上铺满了洁莹的珍珠,美不胜收。
环顾四周,苍茫大地之间,每一处的衔接又是展现了四面八方不同的色彩。
放眼东去,鹅黄色的草地伸向天边的蒙古包承载着一方蓝天白云;远眺西方,枯黄与绿色镶嵌,一眼望不到天边尽头,红云处的地平线上仿佛是连接着西方的极乐世界让人遐想;南面望,依旧是芳草楚楚,草原的尽头也是红云呈祥;举头北望,阴山峰峦之间白云缥缈游移不定,仿佛就像是一群天界来的羞女披着白纱长袖飞舞,望不尽的羞涩。
◆天苍苍,野茫茫。
闲逛在草原上,头顶上笼罩的那片天空也是最美的。无尽的天空中,不间断地变换着它的着装,映射在苍茫的草原上,又使得草原显得更加悠长。
任凭四周的清馨的泥土香浸袭着五脏六腑,身体中充斥着一马平川的万仗豪情。天是那么的高,地是那么的广。回首阴山,又有多少英雄豪杰曾经在这片广袤的草原上,撰写了弯弓射大雕的壮烈篇章。
◆风吹草低见牛羊
由于该片阴山敕勒川的草原是当地政府退耕还草的休闲景区 ,在这片区域内不许放牧,因此也不见了“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经典 场景。取代他们的是草原的一隅饲养了大量的奶牛与骆驼。正是有了这批牲畜,又使得这片草原有了它原始的灵性。
转悠在这片牧场,一只只奶牛都是悠然自得地演绎着护犊情深的温馨场面;走进骆驼饲养圈,一大群的骆驼背对着客人,有规律地摇晃着它们的尾巴,畅享着苍凉的马头琴,述说着草原上的故事。
看不完的草原美景,听不厌的马头琴天籁之音,回味不尽的草原故事,对于一个匆匆草原上的过客,也只能是管中窥豹,时见一斑。再见了脍炙人口的敕勒川大草原,下次还会再来。
下篇:新中国的骄傲,青铜峡大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