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时节,敦煌旅游持续升温,在敦煌市文旅调解服务中心大厅的醒目位置,“文旅警务服务”的标牌格外引人注目。一位身着制服的民警正协同文旅、交通等部门工作人员调解游客纠纷,这一场景标志着以文旅警务为特色的公安业务已全面入驻敦煌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和敦煌市文旅调解服务中心。敦煌公安正通过“驻点综治、多元联动”的创新模式,积极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文旅警务新业态。
今年4月,来敦煌旅游的钟女士一场“意外”,成为检验敦煌公安文旅警务成效的见证。因出租车司机不慎将其行李箱遗失,双方就赔偿问题僵持不下。接到求助后,敦煌市文旅调解服务中心立即启动“文旅+交通+公安”联调机制:文旅大厅负责人第一时间协调交通局锁定涉事车辆信息,驻中心民警同步联系涉事司机,在最短时间内促使纠纷化解。
“以前遇到这种事得到派出所、交通局‘两头跑’,现在在综治中心就能解决,民警和工作人员就像‘贴心管家’。”钟女士感慨道。
通过综合治理中心将督察信访、文旅警务、警调对接和道交快处、纠纷调解等服务事项,纳入“一站式”办理流程,提高了游客诉求的解决效率。自4月份入驻以来,治安(文旅)警务室已累计答复游客咨询服务31起,调解涉旅纠纷5起,游客满意度达100%。
文旅警务的温度,不仅体现在服务游客一线,更延伸至基层社会治理的“神经末梢”。敦煌市公安局党河派出所社区民警的一次“特殊汇报”,生动展现了警调对接机制的优势。
“辖区两家烧烤店因争客源多次打架,再这么闹下去怕是要出大事!”今年6月,敦煌市公安局党河派出所社区民警带着担忧走进综治中心警调对接办公室。警调对接室民警立即将情况上报综治中心负责人,一场“多部门会诊”随即展开:敦煌市综治中心牵头组织派出所、镇综治中心、社区、市场监管等部门共同讨论制定调处方案,随后分头到烧烤店了解情况,市场监管部门核查经营资质并规范竞争行为,社区网格员定期走访跟踪动态,经过多方联动,一场可能激化的群体矛盾消弭于无形。
警调对接办公室进驻综治中心后,进一步督促“公安吹哨、部门报到”联动格局的快速形成。除积极配合文旅、交通、市场监管、劳动人社等部门调处纠纷外,还主动和法院协调人民调解员、综治中心“金牌”调解员参与警情类民事纠纷的化解,同时也提高了派出所化解纠纷的效率和成功率。
“以前遇到跨领域矛盾,民警往往‘单打独斗’,现在有综治中心搭平台,通过民警自己的警调对接室,我们能第一时间统筹多方力量,实现‘信息共享、风险共防、矛盾共调’。”社区民警的有感而发,也是“公安矩阵”的精髓所在。入驻以来,警调对接室已牵头化解各类基层矛盾7起,矛盾激化率同比大幅下降。
在综治中心的大厅和接待室,公安督察信访接待室的“变”与“不变”,诠释着“以人民为中心”的初心。综治中心一楼的服务大厅、警调对接、道交调解、公安信访和治安(文旅)警务相互联动,这是“公安矩阵”精准服务的层级延伸。督察信访接待室整体入驻后,实行“局领导坐班+专职民辅警值守”模式,在综治中心接通了敦煌市公安局和省公安厅、酒泉市公安局的三级接访系统,将信访受理、诉求核查、结果反馈全流程纳入综治中心“群众服务链条”,实现“群众来访有人应、诉求核查有回音”。
近日,依托综治中心,公安信访接待室邀请法院、司法局等部门工作人员和人民调解员同坐一张桌、共办一件事,在中心综合调解室共同接访信访群众黄某。各部门工作人员结合自身业务从不同角度逐一向黄某答疑解惑,逐步解开了黄某的思想疙瘩和心中顾虑,为下一步息诉罢访奠定了基础。这是入驻“公安矩阵”探索以“警治+综治”的深度融合,将新时代“公安矩阵”纳入基层治理体系和公安信访工作的创新实践。
“没想到我的问题这么快就解决了!”王女士说。接访的局领导当场协调相关部门,她的“闹心事儿”得以解决。入驻以来,督察信访室累计接待群众38人,办理信访件9件,核查投诉件46件,局党委班子成员约访4人,群众信访事项办理周期明显缩短。
此外,入驻的道路交通调解室同样“战果丰硕”。依托交管“12123”APP、“视频快处”模块,轻微交通事故处理效率显著提升,基本实现了“一分钟接警、三分钟快撤、五分钟处理完毕”的工作目标。同时,敦煌市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纠纷调解委员会提前介入,纠纷调解平均时长大大压缩,调解成功率达60%以上,提供法律咨询服务覆盖群众50余人,成为群众身边的“法治顾问”,也为文旅警务提供了强有力的信息和技术支撑。
如今,入驻综治中心的“公安矩阵”正以“新姿态、新面貌、新方式”,让“群众少跑路、游客少跑腿”,从口号变为现实。他们既是旅游纠纷的“调解员”、基层矛盾的“化解者”,更是平安敦煌的“守护者”。在丝路明珠的文旅热潮中,这支“公安矩阵”用实干与担当,为“诗与远方”筑牢安全屏障,为“平安敦煌”写下最生动的诗篇。
编 辑:李晓凤
责任编辑:朱 静
监 制:李国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