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高温炙烤着大地,众多景区成了游客避暑的好去处。当人们在清凉山水间欢笑时,一群身影正顶着烈日,无惧“烤”验,坚守在平凡的岗位上——他们是景区安全员。
7月7日上午10时,石台县西黄山景区漂流起点处,阳光毫无遮拦地倾泻而下,52岁的陈永杰一遍遍向即将出发的游客发出安全提示:“手不要放在船外边!”“抓稳扶手,准备出发!”长时间的喊话让他的声音变得沙哑,却依旧响亮有力。
西黄山漂流项目位于秋浦河上游,3公里长的河道蜿蜒在青山翠谷间,两岸峰峦峭拔,水面波光潋滟,独特的景致吸引着大批游客前来避暑。“起点的工作是把好安全第一关,责任重千斤。”陈永杰边说边弓下身子,双手紧握载满4名游客的漂流船边缘,手臂上暴起的青筋在黝黑皮肤下格外显眼。随着“哗啦”一声巨响,漂流船顺着滑道冲下,在水面上激起层层浪花,游客们的欢呼声在河谷间回荡。
送走一船游客,汗珠从陈永杰脸上不断滚落,他来不及擦拭,转身便迎向下一批游客。即便衣服早已被汗水浸透,但他的目光始终紧盯着每一位游客,从穿救生衣到登船姿势,不放过任何细节,确保万无一失。
14年的安全员工作,让陈永杰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能在人群中迅速锁定救生衣卡扣松动、登船姿势不当等隐患。“有些游客玩开心了会站起来,孩子们喜欢在船上蹦跳,这些都要及时制止。”说话间,他快步走向一位正整理遮阳帽的游客,“您这个绑带松了”,说着便伸手帮游客系紧救生衣:“现在好了,这样才安全。”被提醒的游客吴建强笑着感慨:“这么小的细节都能发现,有安全员在,我们玩着特别放心。”
临近中午,日头正盛,游客渐少。陈永杰拧开一瓶矿泉水,仰头“咕咚咕咚”喝了大半瓶。记者劝他到树荫下歇歇,他摆摆手说:“起点有两米多高度差,树荫下看不清滑道出口,我必须守在这儿。”记者注意到,直到游客转过河道弯道、完成漂流起点处安全守护工作,他才稍稍松了口气。“安全规则不是束缚,是为了让欢乐没有隐患。”正是这份对规则的坚守与细节的较真,让他一直以来保持着安全事故零纪录。
同样在烈日下坚守的,还有贵池区大王洞景区34岁的张琦。作为景区索道安全员,他已在这个岗位上坚守了4年,爬索道支架、做检查,是他的日常工作。7月7日下午3时,室外温度36℃,张琦沿着崎岖的山路进行例行检查,刚走出百余米,汗水就顺着脸颊滑落,很快浸透了衣衫,但他的脚步却丝毫没有放慢。
“索道安全容不得半点闪失,每天得爬两次支架巡检。”张琦话音未落,手已搭上支架铁梯,他稍顿了顿,双脚稳稳踏上第一节踏板。在支架上,他仔细查看轮组是否有异响、松动,额头上的汗珠顺着眼角滑落,他只能使劲眨眼,继续专注地检查,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问题。
“像轮组和钢索这些关键节点,一点纰漏都不能出,哪怕是极其细微的异常,都可能在索道运行时被放大,引发安全问题。”张琦说。大王洞景区索道共有19个支架,他每天都要从最下面的支架一步步巡检到最上面,这段路程长达2.5公里,而且巡检的道路狭窄、崎岖不平,一天下来,张琦要走近2万步。“每天下来,衣服都能拧出水来,但为了游客的安全,再苦再累都得坚持。”张琦说。
面对持续的高温天气,各景区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做好安全员的防暑降温工作。西黄山景区漂流运营负责人陈新起介绍:“暑期是漂流旺季,每天接待游客约1500人。我们在河道沿线安排了足额的安全员,同时搭建临时遮阳棚,配备急救箱和防暑药品,实行五人一组的轮班制度。”大王洞景区总经理助理方东升则表示:“景区为高温下作业的安全员准备了绿豆汤、酸梅汤等清凉饮品,在休息区安装了空调,同时开展安全培训,指导大家学会高温下的各种应急处置措施,保护自身和游客人身安全。”
来源| 池州市传媒中心 记者:徐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