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网记者 王越 淄博报道
在全球经贸深度融合的浪潮下,中国企业“出海”需求日益迫切。如何为扬帆远航的企业提供坚实支撑?7月4日,“云话山东”主题采访走进淄博,聚焦淄博市创新打造的涉外综合服务平台(简称“平台”),探访其如何以务实高效的服务模式,为企业“走出去”保驾护航,构建“海外淄博”的优质营商生态。
“企业‘走出去’的热情很高,但‘路怎么选’、‘风险如何控’往往是横亘在面前的现实困扰。”淄博市外办党组成员、副主任张明光道出了平台的建设初心。调研发现,企业在拓展国际市场时,普遍面临目标市场不明晰、对当地法规政策不熟悉、信息不对称等共性难题。为破解这些瓶颈,淄博市主动作为,于今年5月28日率先建成并启动山东省内首个涉外综合服务平台,旨在架起一座联通本土企业与全球市场的服务“金桥”。
“桥”通四海 企业出海底气足
这座“金桥”如何发挥实效?淄博企业的亲身实践提供了生动注脚。
打通认证关,市场之门豁然开
淄博汉青陶瓷有限公司产品远销欧盟、中东、东南亚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近期,一份来自尼日利亚的紧急订单要求提供CE认证。正当企业犯难时,平台专业团队快速介入。“整个过程只用了一周,平台‘牵线搭桥’,效率远超预期。”公司总经理黄少晨感慨道。这张宝贵的CE认证,不仅解了燃眉之急,更成为企业加速进军欧洲市场的“通行证”,平台的助力被评价为“及时、精准、关键”。
商机引进来,跨境沟通更顺畅
全球领先的手工热塑琉璃制造商——淄博市淄川振华玻璃制品有限公司,其产品销往30多国。公司副总经理伊海富分享了双重收获:一方面,平台敏锐捕捉到美国高档商场的灯饰外贸订单信息,并精准推送,企业正据此与外方积极接洽,着手生产测试样品;另一方面,平台大幅优化了APEC商务旅行卡办理流程。“从申请到拿卡缩短至3至4个月,持卡人5年内可多次便捷出入16个APEC经济体,跨境商务的时间和成本大大降低。”伊海富对此赞不绝口。
品牌向上走,国际竞争力跃升
全国丝绸行业领军企业淄博大染坊丝绸集团有限公司,正依托全产业链优势布局全球。公司副总经理崔新昌深有体会:“借助平台洞悉国际市场脉搏,我们通过强化创新研发和深挖文化内涵,驱动丝绸产品价值蝶变——从‘工艺品’跃升为‘艺术品’,在海外市场赢得更多青睐。”成果数据亮眼:企业终端成品销售收入占比已实现从当初不足1%到26%的跨越式提升。
赋能见实效 服务硕果丰收
平台从试运行以来,仅半年时间,其赋能企业出海的实效已清晰显现。累计发布国际经贸合作需求信息80余条,为企业铺就信息“快车道”;有效破解企业出海参展、欧盟CE认证等各类具体问题20多项;成功推动达成6项重要合作,涉及金额总计1.78亿元人民币。
某淄博科技公司通过平台获取马来西亚高科技产业链信息后迅速跟进,平台专项小组协调土地资源、解析投资法规,最终助其签下2650万元投资协议;淄博某水处理企业计划开拓中东、东南亚市场,平台团队高效响应,48小时内为其量身定制并落地参展方案,成功锁定5家潜在客户。
某新材料企业在平台保障下,顺利完成一笔2.7万吨进口液化丙烷贸易,经营成本显著优化。
“平台的核心使命,就是整合全球优质资源,为企业扫除出海障碍,助其在全球竞争中稳步前行、做大做强。”张明光如是强调平台的定位与价值。
向未来发力 护航“淄博好品”赢全球
展望前路,平台将锚定“补短板、强服务”持续发力;进一步汇聚涉外服务资源,引入更多专业第三方机构,构建更完善的服务生态;重点聚焦特色产业国际化,为丝绸、陶瓷琉璃(陶琉)、医药等淄博优势产业扬帆海外提供定制化支撑;致力于提升“淄博好品”全球美誉度,让“海外淄博”的品牌形象更闪亮,赢得世界市场更广泛的认可。
从温润如玉的骨瓷,到流光溢彩的琉璃;从典雅悠远的丝绸,到勇于突破的科技产品——在淄博市涉外综合服务平台的强劲“东风”助力下,“淄博制造”正以更强的自信、更实的步伐,驰骋国际舞台,“海外淄博”的品牌魅力不断攀升新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