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在上海滩的北部,有几个曾经发展平衡、历史相似的城镇,包括桃浦、彭浦、江湾和五角场。这些地方在20世纪中叶看似各自处于相对同等的起跑线上,但时至今日,它们已经形成了天壤之别的发展格局。
桃浦
1928年,上海特别市成立,桃浦在这段时间内曾与真如一同隶属于该区。尽管当时的真如面临着一系列的困境,桃浦的发展却始终处于缓慢的状态。到了1958年,桃浦划归嘉定区管辖,此举几乎使得桃浦的发展步伐停滞不前。此后的多年里,桃浦一直以工业为主,农民们种植的蔬菜大多数被统一采购后销毁,不仅失去了经济的多元性,也让人对其未来充满疑问。
然而,随着1992年桃浦重新回归普陀区,情况有了转机。尽管一度依旧是以工业为主,但随着时间推移,物流行业也逐渐成为主导产业。直到2015年后,桃浦迎来了真正的黄金发展期,清退了大量的老旧工业厂房与物流公司,为新的发展方向腾出了空间。如今,桃浦已经转型,成为普陀区的创智城,对标前滩,朝着高端、创新的目标稳步迈进。
彭浦
彭浦的历史变动也颇为复杂。1913年,彭浦正式并入闸北区,开启了属于闸北的篇章,但这个地区一直在行政区划上反复变化,时而归属于宝山县,时而单独设区。直到1958年,彭浦才被正式规划为工业区,得以迎来一段快速发展的时期。2004年,随着上海地铁1号线北段的开通,彭浦新村迅速发展起来,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热门区域。
2015年,随着闸北区并入静安区,彭浦从静安北境的一部分,变成了静安区的北大门。虽然面临着不少挑战和问题,但如今的彭浦,早已摆脱了曾经的农业色彩,蜕变为上海北部最大的城市社区之一,成为了新兴的住宅和商业聚集地。
江湾
江湾曾经是上海北部地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上世纪80年代,江湾区的土地面积非常广阔,但随着多个区域如五角场、大场、彭浦等的独立或划归,江湾的辖区逐渐缩小。尽管如此,江湾在20世纪80年代仍旧是上海北部的“巨头”。在1984年之前,江湾依旧隶属于宝山县,直到与大柏树一同划入虹口区,江湾才从一个郊区的桥头堡,逐步成为市区的边缘地带。
尽管江湾的交通条件一直较为不便,直到近些年地铁线路的开通,才稍微缓解了这一问题。此地一直是虹口区的北部,因而并未受到太多外界关注。然而,随着虹口区的老旧区域逐渐进行改造,江湾也逐渐被更多人所认知,成为了新兴居民区的选择之一。虽然江湾的规划相比于桃浦的创智城较为模糊,但它凭借着相对低廉的房价和地处虹口区的地理优势,吸引了大量有置业需求的虹口市民。未来,随着更多人群的涌入,江湾或许会迎来更多的机遇与发展。
五角场
五角场的历史同样可以追溯到1984年,之前,它还是隶属于宝山县的一个边缘小镇。即便在五角场并入杨浦区后,当时的杨浦人对于五角场的认知也相当有限,甚至可以说,五角场的知名度远不及周边的江湾和彭浦。到了90年代初期,五角场依旧处在相对落后的状态,商圈的繁荣与否几乎与这些邻近区域平起平坐。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杨浦逐渐迎头赶上,五角场的商圈开始崭露头角,逐步发展为杨浦的商业中心。今天的五角场,已然成为杨浦最重要的商业地标之一,商圈的规模和影响力与过去的几乎不可同日而语。与五角场一度并列的彭浦和江湾,早已被其远远甩在了后头。
五角场的成功,证明了北四区完全有潜力发展出强大的商业和住宅区,而这一地区在上海市区的发展路径也显得尤为特殊。随着越来越多的投资和发展机会的涌入,五角场的未来发展值得关注。今天的五角场,已经成为了上海北部最具活力的区域之一,而这片曾经贫瘠的土地,已经展现出了非凡的商业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