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杨惠淳 姚南平 王沐风 王博)7月2日,第四届“芙蓉学子·乡村振兴”公益计划项目吉首大学人文学院的“湘土青年”文化振兴团队深入司城村开展次日调研,围绕土司文化保护传承、乡村旅游提质升级及民生发展现状展开系统性走访,通过与村民座谈、实地勘察历史遗迹等方式,全面梳理村庄发展脉络,探寻文化振兴与旅游融合的可行路径。
司城村的土司文化传承呈现“传统根基尚存,创新实践待破局”的态势。摆手舞曾是重要表演项目,如今因场地、经费等限制暂处沉寂,但村民热爱未减,不少人仍怀念当时热闹场景,期望再次重现。土家族语言传承面临会讲者寥寥的挑战,不过老一辈的深厚情感与年轻一代潜在的参与意愿,构成了传承的双向动力。
(图为团队成员采访村民 杨惠淳摄)
当前司城村旅游虽以团队游为主、游客停留消费少,但已具备一定发展基础。村内未保存五大庙等历史遗迹与土家族文化深度绑定,为文化旅游提供核心载体,村民对完善旅游配套的强烈诉求,折射出广泛民意基础。尽管存在宣传不足、配套设施不完善等问题,但村庄独特的木结构建筑群落、尚未充分挖掘的文化与民间故事,均为打造差异化旅游产品提供素材,村口闲置的旅游中心也为未来构建文化展示与游客服务综合体预留了空间。
(图为团队成员采访土司博物馆工作人员 杨惠淳摄)
教育与人口结构虽呈现小学规模萎缩、老龄化突出等特征,却也反映出村庄发展亟待破局的现实需求。村民普遍期待政府加大文化保护与旅游开发力度,对资金支持、基础建设、有效宣传的具体诉求为政策介入明确方向。对于大学生调研团队的到来,村民以开放姿态欢迎,既体现对外部智力支持的渴望,也反映出对务实帮扶的理性期待,为调研团队后续制定帮扶方案提供重要参考。
此次调研既明晰了司城村在文化断层、资金短缺等方面的现实挑战,更捕捉到民间蕴藏的保护热情与发展智慧。吉首大学芙蓉学子“湘土青年”文化振兴团队表示,将以调研成果为基础,探索符合村庄实际的文化振兴路径,助力司城村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