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的毛塔努瓦迪布,海风带着咸味与暖意,轻抚项目部驻地,大西洋海浪在不远处拍击堤岸,发出有节奏的低鸣。此刻,日轮已经偏西,刚刚忙完试验的我被老陈叫住:“走,之前听他们说今天要进一批新菜,这个时候应该差不多了,咱们看看去!”
老陈名叫陈建锋,是项目部厨师,45岁的他在非洲已经工作了5年,早已把这份工作当成了事业。听说新菜送到,一心想给大家改善伙食的他便拉上我一探究竟。
经过一番讨价还价,我们满载而归。返程的路上,老陈却一直望着窗外若有所思。“陈大厨,接下来咱去哪?”我好奇地问道。“想在现场站一脚,不耽误你忙工作吧。”老陈笑了笑,一边说一边紧张地搓着手,“除了开工的时候,中期送饭来过一两次,现在都不知道现场是什么样子了。”
对于老陈而言,每天他的工作不是做菜就是备菜,围着一方炉灶忙碌在蒸汽中,准备和制作三餐占去了一天大部分的时间。尽管码头现场并不遥远,他却只能从大家的只言片语中了解工程进展。此刻,我忽然想起了电视剧《士兵突击》中史今班长退伍前最质朴的愿望:看一看大家保卫的首都的模样。
“没问题,走着!”我带着老陈来到海岸旁。天色逐渐暗淡,夜幕从空中缓缓落下,远处海面被天边的晚霞映照成粉橙与浅紫的渐变,一切宛如梦境。码头现场不似白日热闹,寥寥几声轰鸣更显悠长,已安装好的一排排挡浪墙像士兵般整齐排列,只有几名夜班工人还在整理工具、巡检设备。老陈默默地望着这一切,没有说话。
“陈大厨?稀客啊!”一声熟悉的呼唤打断了他的沉思,现场巡查的船员陈涛热情地打着招呼。“嘿嘿,项目快完工了,我也想来看看。”老陈挠了挠头,“这码头建得够大,够敞亮。”陈涛听到夸赞,笑得很腼腆,也顺势介绍起码头的布局:“海岸警卫队的船以后就停在这,那边是……”老陈一边聆听一边点头,又转过头来对我说:“帮我拍个照吧,趁着天还有点亮光!”
我按动快门,为老陈定格下一张张他与码头的合影。他用手抚摸着光洁的混凝土墙,眼里满是欣慰。此刻,厨房的炊烟仿佛幻化作海面的水汽,有节奏的翻炒变成了机械的轰鸣,老陈用他的巧手,和大家一起建起了一座壮观的码头。
素 材 | 《筑港报》
供 稿 | 殷虎东
责 编 | 许泽源
校 核 | 杨 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