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幸去了趟山东新泰,实话实说,新泰人的生活,简直让我超级羡慕
创始人
2025-07-05 23:04:24
0

从上海到新泰,高铁得五个多小时,车厢里渐渐没了吴侬软语,多了些铿锵的调子。邻座的大姐往我手里塞了个苹果,说是自家果园的,“尝尝,比你们南方的脆甜。”我接过来擦了擦,咬一口,汁水顺着嘴角往下淌,忽然就觉得,这趟远门,怕是来对了。

新泰城不大,站在高处看,像块被揉皱的绿绸子,裹着些灰瓦白墙的房子。我住在老城区的客栈里,推开窗户就能看见胡同口的老槐树,树干上缠着红布条,据说是祈福用的。清晨五点多,就听见胡同里有动静,不是上海那种急促的高跟鞋声,是“吱呀”的开门声,接着是扫帚划过地面的“沙沙”响,还有大爷大妈打招呼的声音,“吃了吗您?”“今儿这天儿,适合遛弯。”

我跟着人流往菜市场走,菜摊子摆得密密麻麻,黄瓜顶着花,茄子紫得发亮,卖豆腐的大爷蹲在小马扎上,手里的刀在豆腐块上切得“当当”响。有个大姐买韭菜,跟摊主讨价还价,“再饶两根呗,回家包饺子,缺两根儿不好看。”摊主哈哈笑,抓了几根往袋子里塞,“拿去吧,够不够?不够再给你抓。”这在上海少见,超市里的菜都包得严实,价签一贴,多说一句话都显得多余。

街角有个卖火烧的铺子,炉子里的火“呼呼”地烧,老板是个壮实的汉子,面团在他手里揉得像玩泥巴,撒上芝麻,往炉壁上一贴,不到十分钟,金黄的火烧就出炉了。我买了个梅干菜的,咬一口,外皮酥脆,里头的馅带着点甜,麦香混着芝麻香,直往鼻子里钻。旁边有个大哥端着碗羊汤,掰着火烧往里头泡,见我瞅着,就说:“姑娘,尝尝咱这儿的羊汤,配火烧绝了。”我跟着要了一碗,汤白得像牛奶,撒上葱花和香菜,热乎乎喝下去,浑身都暖了。

在新泰待了几天,发现这儿的人活得实在。中午去小饭馆吃饭,老板看我一个人,就说:“点俩菜够了,俺这儿分量足,吃不完浪费。”上来的盘子跟小盆似的,土豆丝切得粗细均匀,裹着酱汁,酸中带辣,还有个炖豆腐,里头埋着几块五花肉,豆腐吸饱了肉汁,咬一口能爆出汤来。结账时老板少收了两块钱,“零头抹了,下次再来。”这在上海,怕是不可能的事。

傍晚时分,公园里全是人。有推着婴儿车的年轻夫妻,有跟着收音机练太极的老人,还有几个小孩在空地上踢毽子,毽子在他们脚上翻花,看得人眼花缭乱。护城河边上,有个大爷支着鱼竿钓鱼,旁边围了一圈人,也不说话,就那么静静地看着。我凑过去问:“大爷,钓着了吗?”大爷头也不回,“着啥急,鱼也得吃饭不是?”说完自己先笑了,周围的人也跟着笑,那笑声顺着河水飘出去,软软的,像块棉花糖。

有天我迷路了,站在路口看导航,旁边修鞋的大爷问:“姑娘,去哪儿?”我报了地名,大爷放下手里的锥子,“往前走到路口右拐,过两个红绿灯就到了,要不我带你走一段?”我赶紧说不用,大爷却站起来,“没事儿,反正也没生意,就当遛弯了。”路上跟我聊起新泰的历史,说这儿以前叫平阳,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你看那棵老槐树,比我岁数都大,以前打仗的时候,好多人在底下躲着呢。”

走到胡同口,大爷指着一家院子,“这是俺家,进去喝口水?”我犹豫了一下,大爷已经推开了门。院子里种着月季和石榴树,墙根下堆着柴火,屋里飘出炖肉的香味。大娘正在灶台前忙活,见我进来,擦了擦手,“快坐快坐,刚炖了排骨,一块儿吃点。”我推辞不过,坐在小马扎上,看着大爷大娘忙前忙后,忽然觉得,这哪儿是陌生人,分明是认识了多年的街坊。

在新泰的日子,像泡在温水里,不急不躁。早上可以睡到自然醒,然后晃到菜市场买把新鲜的菜,回来在客栈的小厨房炒一炒;下午去书店待一会儿,或者跟着 locals 去爬莲花山,山上的风带着草木香,吹在脸上舒服得很;晚上就坐在护城河边上,看路灯把河水染成金色,听旁边的茶馆里传出梆子戏的调子。

要离开的那天,我去胡同口跟卖火烧的老板道别,他塞给我两个刚出炉的火烧,“路上吃,凉了就不好吃了。”我接过火烧,还热乎乎的,掌心传来麦面的温度。坐上高铁时,看着窗外渐渐远去的新泰城,忽然想起贾平凹先生写过的话,“生活得最有意义的人,并不就是年岁活得最大的人,而是对生活最有感受的人。”

新泰人大概就是这样的吧。他们不像上海人那样活得精致,也没有大城市里的焦虑和匆忙,他们就守着这片土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把日子过成了一首朴实的诗。菜市场里的讨价还价,胡同口的家长里短,公园里的悠闲自在,还有陌生人递过来的一个苹果,邀请你回家吃饭的热情,这些看似平常的小事,却藏着生活最本真的味道。

我忽然就羡慕起来。羡慕他们能在清晨的阳光里,不慌不忙地喝一碗羊汤;羡慕他们能在傍晚的护城河边,静静地看一场日落;羡慕他们能在熟悉的胡同里,跟每一个遇见的人打一声招呼。这种日子,就像新泰的火烧一样,实在、温暖,咬一口,全是生活的滋味。

回到上海已经半个月了,冰箱里还放着新泰带回来的芝麻盐,每次做饭时撒一点,就能想起那个小城的味道。有时候加班到深夜,走在空无一人的街道上,会忽然想起新泰胡同里的灯光,那灯光不亮,却能照亮回家的路。我想,大概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新泰”,那是我们对简单生活的向往,是我们在繁华都市里,依然留存的一点朴素的渴望。

相关内容

林志玲一家新加坡旅游, 3...
文/桔彤 弹指一挥间,一眨眼的时间到了夏季了,一年不知不觉的已经过...
2025-07-06 04:23:08
她笔下女性的柔美和敦煌的大...
大漠、狂沙、驼铃、石窟、壁画、飞天、古老、苍茫……这些词语大都是敦...
2025-07-06 01:03:08
“海永无波”映古今,“海上...
南都讯 记者刘贤沛 通讯员寇海洋7月5日,由中山市博物馆精心策划的...
2025-07-06 01:02:49
讲好中国故事 “如是莫高”...
自3月29日在北京展览馆开幕以来,“如是莫高”敦煌艺术大展持续火爆...
2025-07-06 00:26:01
北京旅游怕踩坑?这份信誉好...
北京,这座承载着厚重历史与现代繁华的城市,每年吸引着数以千万计的游...
2025-07-06 00:25:29
走进吕梁贾家庄,看“晋”好...
“人说山西好风光,地肥水美五谷香,左手一指太行山,右手一指是吕梁…...
2025-07-06 00:24:23

热门资讯

林志玲一家新加坡旅游, 3岁儿... 文/桔彤 弹指一挥间,一眨眼的时间到了夏季了,一年不知不觉的已经过去了二分之一,无论是艺人,还是普通...
她笔下女性的柔美和敦煌的大美 大漠、狂沙、驼铃、石窟、壁画、飞天、古老、苍茫……这些词语大都是敦煌留给很多人的第一印象。在姚莉芳的...
“海永无波”映古今,“海上敦煌... 南都讯 记者刘贤沛 通讯员寇海洋7月5日,由中山市博物馆精心策划的“云帆稳过伶仃洋——‘南海Ⅰ号’与...
讲好中国故事 “如是莫高”小小... 自3月29日在北京展览馆开幕以来,“如是莫高”敦煌艺术大展持续火爆,在北京掀起了一股“敦煌热”。历时...
北京旅游怕踩坑?这份信誉好的旅... 北京,这座承载着厚重历史与现代繁华的城市,每年吸引着数以千万计的游客。然而,在旅游市场蓬勃发展的背后...
走进吕梁贾家庄,看“晋”好风光 “人说山西好风光,地肥水美五谷香,左手一指太行山,右手一指是吕梁……”7月3日,2025年“中国式现...
听得懂、够生动,广东如何向世界... 文 |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高焓 图 | 广东发布 每个周末,“扒龄”10多年的英籍龙舟选手白大卫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