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村归》
云岫纡地络,徙梦滞寒云。
回瞰沧波杳,墟烟护旧坟。
我打算写夏村的时候,心里就知道这个地方基本上是找不到任何资料的。果不其然,当我正式行文的时候,翻遍手头的相关文献,愣是一丁点的书面内容都没有。幸运的是,我的好友里有个ID名为“独行侠”的,他就是土生土长的夏村人,于是我如同溺水者抓住救命稻草一般,把所有的希望寄托在他的身上。可奈何,他能给我提供的信息还是有限的很,这就是徽州绝大多数村庄的真实情况。
相比于那些藏匿在大山深处或是高山之巅的小村庄,因为僻处一隅所以没有资料。夏村的地理位置其实极好,它就位于深渡和定潭两个著名大村庄的中途。现如今的它村庄规模小,《歙县地名录》记载共计22户,122人。那是因为在新中国成立后,为了兴修新安江水电站夏村整体搬迁去了潭渡。大多数的夏村村民如今依旧生活在潭渡,可当时也有一些不能适应从种地到种田生活的村民,毅然选择了返乡。这个人为因素使得,我们现如今想要搞清楚夏村的来龙去脉和它曾经的往事,就变得异常困难。只有在村民口口相传中,我们才能隐约想象一下当年的夏村也是个中等规模的村落。
几年前我做过一期视频节目,里面讲述的是从昌溪一路去深渡的村落,开头几句是“昌溪府,坝潭县,定潭是个金銮殿。夏村、茂英坦是卖白灰面”。歌谣里所谓的卖白灰面,是这里原本有个非常大的水碓,十里八乡的人都会来此磨面。通过这两句歌谣,大家也能猜到,夏村就是定潭往深渡去的第一个村庄。而夏村其实本名“下村”,得名的缘由很简单,就是位处定潭村之下。后来可能是有先贤觉着下村不好听,于是雅化成了夏村。你别看如今从定潭去夏村很便捷,只要走定潭大桥下去,沿河前行就可以。但在以前,夏村要到定潭来,那可得实打实地翻山越岭。独行侠谈到孩提时代这段经历的时候,总是对于那弯弯曲曲的山路心有余悸。不过,在没有修水库之前,昌源河并没有这么深,村民挽起裤脚就能涉水过岸,枯水期甚至能直接徒步往来。
上一篇:重庆荣昌旅游火爆出圈, 荣昌餐饮企业为旅客提供免费住宿
下一篇:临时闭园通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