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神谕沉寂,光明之神远去,只剩下山谷中的风仍在回响。
在帕纳苏斯山脚下,德尔斐的废墟向世人敞开一片古老的寂静。但若你愿意转身,走进那间不甚张扬的建筑——德尔菲考古博物馆,一座藏匿千年神迹的圣殿将缓缓展开。
德尔菲考古博物馆
这是希腊最重要、最具灵魂的博物馆之一。游客流量在希腊众多博物馆中也总是名列前茅。它不仅收藏着德尔斐圣地出土的几乎所有珍宝,更保存着一个文明对神、命运与人性的全部想象。
翁法洛斯:世界的肚脐
走入展厅,最先映入眼帘的,是那块外形不甚起眼的圆锥石柱——翁法洛斯(Omphalos)。但正是它,象征着天地交汇的中心。传说中,宙斯放出两只鹰,一东一西环绕世界,最终在德尔斐相遇,这块石便标记了那“宇宙的脐带”。
它不是宏伟的雕塑,却是一切的起点。万国来朝、城邦朝圣,所有对神的问询都汇聚在这块石下——在那里,皮媞亚发出神祇的低语,凡人侧耳而听。
御车手:定格胜利的风
若说馆中镇馆之宝,非13号展厅的“德尔斐御车手(Charioteer of Delphi)”莫属。这尊青铜雕像创作于公元前474年,是西方艺术史上极少数保存完整的古希腊青铜人像之一。
德尔斐御车手 (13展厅)
头部特写
“德尔斐御车手”与大多数古希腊原始雕像一样,由青铜制成,属于一个更大的雕塑群,该群包含一辆战车和四匹马。这尊雕像由西西里僭主波利扎洛斯献给德尔斐,以纪念他在皮提亚竞技会(公元前474年或470年)的战车比赛中取得的胜利。这件真正的古希腊艺术杰作展现了驭手胜利后的喜悦与平静,充分彰显出精神、平衡和内在的力量。
眼睛特写
此照拍摄于博物馆的宣传彩页,当时工作人员让我看这张彩页,提醒我最精彩的地方是雕像的眼睛。难以想象这是公元前5世纪的作品,眼珠是如此的逼真。
睫毛特写
他不似罗马的凯旋英雄,也非奥林匹斯的神祇,只是一个年轻的赛手,双眼凝视前方,表情安静,右臂轻提缰绳。你几乎能听见赛场上传来的马蹄声与呐喊,而他,只是静静站着,在千年后的空气里,仍不曾松开手指。
马车
这是一种希腊式的胜利——不在于狂喜,而在于克制、节制与尊严。
神的面孔:雕像与断裂的光辉
馆中陈列着大量出土雕像、祭品与建筑浮雕,构成了一座座凝固的赞歌:
纳克索斯狮身人面像(Sphinx of Naxos):高达2.2米,俯视着神庙入口。她既是守护者,也是谜题的化身,象征神域不可侵犯。
这座巨大的雕像位于爱奥尼亚式柱顶和柱头的顶端,总高12米。柱子靠近光环。这座狮身人面像由纳克索斯城奉献,纳克索斯城在其鼎盛时期(即公元前575年至560年)是爱琴海的一个富饶岛屿。柱子底部的铭文重申了公元前4世纪纳克索斯岛“promanteia”的所有权。
纳克索斯狮身人面像(5号展厅)
狮身人面像拥有狮身、女身和鸟翼的神话生物,在古希腊艺术中备受喜爱。它矗立在一根 10 米高的爱奥尼亚柱顶端。
郑导正在卖力地给团友讲解
博物馆展示的彩图,纳克索斯狮身人面像在德尔斐阿波罗神庙的位置
纳克索斯狮身人面像在德尔斐阿波罗神庙的位置
纳克索斯狮身人面像,公元前 560 年(左),阿育王的柱子(右),公元前 250 年
纳克索斯的狮身人面像是镇馆之宝之一,也是该馆最吸睛的明星藏品。
双子像(阿尔戈斯双胞胎):两位身强体健的少年,曾因孝行感动神祇,自愿为母拉车至神庙,终得永生,化为雕像留驻圣地。
阿尔戈斯双胞胎(3号展厅)
游客也想比一比谁更帅
阿波罗和阿尔忒弥斯金银雕像
阿波罗和阿尔忒弥斯金银雕像(4号展厅)
4号展厅供奉着在圣路一处深坑中发现的珍贵祭品:一尊银质公牛雕像和几尊金象雕像,据信它们代表着阿波罗三位一体,即阿波罗、阿尔忒弥斯和他们的母亲勒托。
阿波罗金象雕像的躯干
阿尔忒弥斯的金象雕像的躯干。
勒托金象雕塑的躯干(4号展厅)
“金银雕像”指的是由黄金和象牙制成的雕像;这些珍贵的材质使得这些雕像在希腊极为罕见。大多数古希腊金银雕像都已丢失、熔化或被盗。但其中一些雕像在古代被焚毁,然后被埋入地下,直到1939年才被发现。展厅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阿波罗和阿尔忒弥斯的雕像,以及巨大的银牛。
公牛雕像(4号展厅)
城邦的荣耀:宝库与祭品
德尔菲是希腊世界的共同信仰之地,诸城邦争相在此建造“宝库”,奉上最珍贵的供品:
雅典人宝库(Treasury of the Athenians)浮雕展示了马拉松战役的胜利。
雅典宝库的两个山墙饰已残破不堪,其中三十个间饰中有二十七个保存完好,上面刻有深浮雕图案。东侧间饰描绘的是亚马逊战争。南侧间饰描绘了忒修斯的英雄事迹,例如杀死牛头怪、马拉松的公牛、英雄与亚马逊女战士、英雄与女神雅典娜、与强盗凯尔基翁和斯基隆的战斗。北侧以不同寻常的“叙事”风格,在四个连续的间饰上描绘了赫拉克勒斯的九项英雄事迹,例如与革律俄涅斯的战斗。
雅典人宝库的墙面(7号展厅)
雅典人宝库的墙面 (7号展厅)
雅典人宝库的墙面(7号展厅)
雅典人宝库的墙面 (7号展厅)
锡夫诺斯宝库(Siphnian Treasury)是古希腊圣地德尔菲的一座建筑,也是神圣之路沿途的众多宝库之一。锡夫诺斯宝库是锡夫诺斯岛的宝库,约修建于公元前525年,是现存的类似建筑中历史较早的建筑。宝库展现了浮雕艺术的极致,诸神在其檐壁上商议特洛伊的命运。
锡弗诺斯宝库的重建图 (作者: 西奥菲尔·汉森)
锡弗诺斯宝库是希腊城邦用来供奉的类似神庙的小型建筑,里面装满了珍贵的祭品。锡弗诺斯人宝库的精美雕塑装饰保存完好。
忒弥斯战车上的一头狮子正在攻击巨人,场景发生在巨人之战期间(北方楣板细节)。
赫拉克勒斯和阿波罗之争
奥德修斯在公羊的肚子下面
各种金银器、青铜器、陶瓶、饰物则一字排开,从马其顿到克里特,从小亚细亚到科林斯,希腊世界在此凝聚成一个博大的神性共同体。
这些不是静态的展品,它们曾是信仰、外交、炫耀、政治的多重象征。它们在时间中尘封,如今却在灯光下重新低语,告诉你:德尔菲不仅是宗教的中心,也是文明的枢纽。
浅碗,白底,阿提卡,阿波罗倒酒
德尔斐考古博物馆为数不多的陶器展品中,有一件著名的浅碗(基利克斯),碗上绘有不同寻常的阿波罗神像。这件浅碗采用白地红绘技法。
该作品据说出自阿提卡的一个作坊,发现于一座坟墓。创作时间约为公元前480-470年。学者们认为这件作品的作者是欧弗洛尼奥斯或奥尼西莫斯,或者将其描述为皮斯托克斯诺斯画家的风格。画中的场景令人想起雅典宝库南墙上刻着的第二首阿波罗赞美诗中的诗句:“为金发碧眼的皮西奥斯歌唱,他弓箭远射,琴声优美。”
阿波罗倒酒,细节
1、2号展厅展出最古老的文物。展览以迈锡尼时期的发现开始,尤其是泥塑,其中有一尊重要的女性雕像端坐在三足椅上,这尊雕像被认为是后期三脚架的先驱。然而,展品的主体是青铜供品,可追溯至公元前8世纪和7世纪,包括带有狮鹫等神话生物装饰元素的青铜三脚架和大锅,以及青铜武士雕像。展品可追溯至几何学晚期和古风时期早期。
迈锡尼小雕像,坐着,鸟女神,公元前 1400-1050 年。青铜时代晚期
迈锡尼拟人化小雕像通常有三种类型:Psi、Phi、Ta
青铜雕像,大多是武士
青铜祈愿盾
青铜头盔
代达利斯风格青年雕像,青铜
德尔斐考古博物馆重要的展品之一是阿波罗的代达利斯雕像,它是古风时期早期艺术的典范,体现了代达利斯艺术的几何美学。雕像为裸体男性,纤细的腰部系金属腰带,整体面容简洁生动。头发以“分层假发”样式雕刻,呈五层波状结构。代达利斯艺术起源于公元前7世纪克里特岛,以几何风格与自然细节的结合著称。
狮鹫头像(青铜)
青年雕像躯干
这尊青铜浮雕展现了赫拉克勒斯捕捉厄律曼托斯野猪的壮举。赫拉克勒斯在福洛森林巧妙用诱饵引诱野猪,从侧面接近后成功捕获,并将其绑缚带回。欧律斯透斯见到活生生的野猪时吓得躲进一个罐子里,场景兼具英勇与幽默,生动再现了希腊神话的传奇故事。
其它青铜展品:
公元前五世纪的青铜雕塑
这件青铜香炉造型优雅,呈石柱状,顶部为半圆形鼎身,用于盛放香料。女性雕像身穿多立克长袍,双臂高举承托青铜大锅。推测香炉约于公元前460-450年在帕罗斯岛或德尔斐附近的作坊制作,属重要的还愿物。
德尔斐舞者或莨苕柱
11号展厅收藏着古典时代晚期和希腊化早期的文物,其中包括德尔斐舞者和达奥科斯的还愿柱。
德尔斐舞者或莨苕柱(11号展厅)
莨苕柱上的这三个人物被称为德尔斐舞者。他们是雅典人献给德尔斐的,可能描绘的是神话中雅典国王刻克洛普斯的三个女儿。她们头上曾有一个青铜三脚架,上面安放着德尔斐的脐(omphalos)。脐(字面意思是“肚脐”)象征着德尔斐被认为是古代世界的中心。
安提诺斯雕像
安提诺乌斯的帕罗斯大理石雕像,他是哈德良死后被神化的情人。约公元117-138年。(12号展厅)
安提诺斯雕像头部特写
郑导绘声绘色地给团友讲解安提诺斯的故事
安提诺斯是哈德良皇帝挚爱的伴侣,少年时便溺于尼罗河。哈德良悲痛万分,下令在帝国各地为他塑像,并下令将他奉为神明。安提诺斯的悲剧故事,在这座辉煌的雕像平静而悲伤的表情中得以体现。
罗马执政官提图斯·昆克提乌斯·弗拉米尼努斯的半身像(12号展厅)
哲学家雕像,据说是普鲁塔克或柏拉图(12号展厅)
这尊被称为“哲学家”或“德尔斐老人”的雕像,是早期希腊化时期具象艺术的典型代表,也是德尔斐发掘中保存最完好的雕像之一。雕像身披宽松的斗篷,右肩与胸部裸露,双脚稳立,姿态自然放松。他的目光随着右手与脚的动作向前延伸,仿佛与对话者交流。人物面容个性鲜明,圆形头部、高额头、稀疏头发和拱形眉毛下深邃的眼睛结合浓密卷曲的胡须,刻画了成熟而沉思的特质。尽管并无直接证据表明他是哲学家,他庄重的神态和复杂的气质或许反映了他作为受尊敬牧师的身份。
据说这尊雕像是哲学家普鲁塔克的头像(左),与普鲁塔克半身像的许愿碑(右)
据说这位是赫拉克勒斯的大理石胡子头像
普鲁塔克祈愿石碑上的铭文
狄俄尼索斯雕像,来自古典阿波罗神庙(6号展厅)
酒神狄俄尼索斯雕像(6号展厅)
古老的阿波罗神庙的雕塑(6号展厅)
8号展厅收藏着德尔斐赞美诗的残篇和描绘阿波罗弹奏七弦琴的阿提卡白底基里克斯陶罐。
第一首德尔菲赞美诗,第一节和第二节8号
第二德尔斐赞美诗8号
据资料记载这些赞美诗是由一支合唱队在笛子和里拉琴的伴奏下,为纪念神阿波罗而吟唱的。歌词的字里行间隐藏着代表音符的单个字母,使其成为世界上最古老的旋律记谱法之一。
第二德尔斐赞美诗
法萨拉的阿吉亚斯雕像,可能是由利西波斯或其儿子欧西克拉特斯创作,是达奥乔斯奉献仪式的一部分(11号展厅)
德尔菲考古博物馆展品中每一尊断裂的头颅、每一根风化的柱基,都在讲述那个曾经呼唤神明的时代。我们这些匆匆过客无法从想象中完整拼出它们的原貌,却能感受到光辉是如何从石中迸发。
皮媞亚之影:神谕的回声
博物馆最令人动容的,或许不是某件具体文物,而是那若隐若现的声音。
那是皮媞亚的声音——那个曾坐在三脚铜椅之上、咀嚼月桂、吸入地缝烟气的女人。她说出的每一句模糊的话,都曾决定一个国家的命运,一位英雄的悲剧。
她的影子,藏在每一块石板的阴影中,每一尊破碎神像的空眼之中。她未曾留下任何真名,却让德尔菲成为整个希腊文明的神经中枢。
尾声:石中有光,废墟有魂
德尔菲考古博物馆不是一栋建筑,而是一座通往神域的门。
它收留了古希腊人的敬畏、梦想与野心,也将一个帝国的精神丰碑,悄然嵌入了时间的土壤。
若你前往德尔菲,不妨记得多留一日,走进这座博物馆——你会发现,所谓神谕,其实并未终止;所谓神圣,其实正住在沉默的石头里。
摄影︱屈兰根 配文︱潘天翠
部分未签名图片源自《维基百科》英文版